三版:教育·观点总第1919期 >2017-01-11编印

孙武街道探索特色办学模式,打造教育品牌优势
用心办更优质教育
刊发日期:2017-01-11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王晓燕 通讯员 谷 红

        孙武街道办事处,这个曾经没有标准的中心小学和没有乡镇幼儿园的乡镇,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驶上了教育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累累硕果。2016年2月中学、教委均被评为惠民县教育工作综合考核优秀单位;中学被评为惠民县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今年春中心小学在全县中小学观摩中获得小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5月,中心小学荣获滨州市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12月,中心小学获“山东省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荣誉称号。

全街道秉持以“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为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建设发展教育基础设施。截止2016年底,全街道在校学生5894人,优秀教职工385人,形成了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

整合教学资源 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让孩子更加公平的享受优质教学资源,2015年8月对街道辖区内小学进行重新整合,全街道实现了1处中学,1处中心幼儿园,2处完全小学,4处教学点附设幼儿园的办学格局,累计投资300万元对中小学校舍及内设进行更新。现在,学生们上课都用上了多媒体,新型“自动录播室”也投入使用。

走进中心小学教学楼的大厅,“正言行,养志趣”的标语醒目的挂在侧墙上,据了解,该校于办学之初邀请山东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团队,提炼总结校风、校训,最终确立以“修言行之美,立志趣之学”作为该校办学理念,于细微之处彰显严谨办学态度。

此外,孙武街道还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读书清单新进图书4万册,为中学、中心小学、第二小学高标准装修图书阅览室,中心小学投资12万元装修舞蹈室和书法教室,各学校按标准购进音体美仪器器材,所有学校均建成标准化篮球场和跑道,更换铝合金门窗780平方,学校硬件条件有了极大改观,学校校容校貌得到极大改善。下一步,中心小学将投资建设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建成后可容纳800名学生入住,届时将解决离校较远的学生的午休住宿问题。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探索家校共育模式

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孙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教委制定学校、教师的考核方案。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通过教代会评审、舆论监督、家校共育等形式,为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良好作用。

近年来,孙武街道不间断组织任课教师培训,每年累计外出学习达200人次,凡是外出学习回来后,由外出人员向有关教师再上汇报课,从而取得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果。

学校围绕家校共育工程,每年举行一次班主任论坛,定期开展主题研讨会,优秀班主任进行向家长汇报发言,阐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心得,家校共育的经验和教训,提倡家长用爱支持孩子远行,与孩子共学习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老师的教育保持一致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身心健康。

坚持质量为本 开展特色办学

2015年3月,孙武街道教委提出了“底线+特色”管理的教育管理口号,在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实施“一校一品牌”建设。

各学校挖掘自身文艺特长,各尽其才、各展所长,在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像葫芦丝、绘画、书法、舞蹈等特色课,同学们每周都能上一节课,这些课也逐渐成为学校的特长课而特别受欢迎。

“学会了吹葫芦丝后,现在我每晚做完作业就会学习新的曲子,有时吹给父母听他们也很喜欢,这不仅让我觉得学习没那么累了,还特别自信!”孙武街道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思雨高兴地跟我们说。

水赵小学的诗配画、手工制作,第二小学的足球、葫芦丝等特色项目开展的有声有色。今年国庆节,第二小学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葫芦丝巴乌艺术节上,学生用出色的表演和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观众,荣获全国少年组金奖。第二小学在2014年全县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

当前,各学校正在努力营造学校发展新增长点,使学校逐渐形成办学理念优势、学校环境优势、学校品牌优势与学校质量优势,从而赢得社会和广大家长和学生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