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山西省岢岚县文化局副局长马晓明与他帮扶的3家贫困户对接,第一次上门“认亲”,他带了600元钱和3袋白面。可入户“认亲”却出了点意外——前两户都高高兴兴地收下了,到了刘顺喜家却被拒绝了:“吃救济,饿断气。当贫困户不光彩,我不能要!”
湖南红网观点:如果从中看出了贫困户的尊严,却也没有看到全面。“贫困户拒绝钱物”更是对彻底脱贫、彻底拔掉穷根的强烈期盼。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送鱼不如送网”。对于扶贫济困来说,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长远,让他们依靠自己的付出实现梦想能够有尊严地活着。这就需要送岗位,送项目,送科技,送理念,让“拒绝钱物的贫困户”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是无奈地领取救助资金。
随想:逢年过节“送温暖”的技术含量不高,会使某些干部形成“给点钱物就完事”的固定模式,令一些贫困户产生“等靠要”思维,授人以渔”,让贫困户获得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彻底拔掉穷根。但是,这对扶贫者的要求很高——要找好项目、传授技术、解决资金、帮助销售,既要培养贫困户的自立自强能力,又要在一段时间内对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精准扶贫与公益慈善,需要各负其责,才能使扶贫的良好初衷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