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磐是河北人,因蒙古兵南下,避难至襄淮之间,在南宋小朝廷中担任一名小吏。他为人极有涵养,从不因琐屑之事而与人争执。有一天,他家一只报晓的大公鸡走失了,妻子儿女们以为是邻人偷的,就不住地痛骂这缺德的贼。王磐却淡淡一笑,戏作了一首《满庭芳》的曲儿:
“平生淡泊,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
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开东道,免教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火烧”即烧饼,家人们读了这支曲儿,无不莞尔一笑,火气顿消,再也不骂了(明·郑瑄《昨非庵日纂》卷十)。
在 《文苑滑稽谈》里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某秀才家养的一只鸡忽然死了,他就将鸡去毛破腹,整治干净后放进锅里煨汤。眼看着鸡儿将熟,锅里溢出阵阵香味,秀才一时兴起,挥笔作了一篇《祭鸡文》:
“生也其鸣喈喈,
死也岂无葬埋?
以我肚腹,
作尔棺材。
呜呼哀哉,
酱油拿来!”
末句“酱油拿来”,不愧神来之笔,令人忍俊不禁。
一天,唐伯虎到苏州某寺庙中游玩,看见庙里一只老母鸡肥得可爱,就请求和尚煮了给他吃。和尚与他是老朋友,就开玩笑地说:“你能为此而作一篇诵文,贫僧怎么会吝惜一只鸡呢?”唐伯虎铺笺研墨,立时写成了一篇《烹鸡诵》:
“头上无冠,
不报四时之晓;
脚跟欠距,
难全五德之名。
不解雄飞,
但张雌伏。
汝生卵,
卵复生子,
种种无穷;
人食畜,
畜又食人,
冤冤何已?
若要解除业障,
必先割去本根。
大众先取波罗香水,
推去头面皮毛;
次运菩萨慧刀,
割去心肠污秽。
咄!
香水源源化为雾,
镬汤滚滚成甘露。
饮此甘露乘此雾,
直入佛牙深处去,
化生彼国极乐土。”
《韩诗外传》中说,鸡有文、武、勇、仁、信五种品德,称为“五德”。当然,这指的是雄鸡,因为母鸡脚上没有专门用来格斗的附足骨“距”,于“勇”有缺,所以唐伯虎戏称它“难全五德之名”。“人食畜,畜又食人”中的“食”通“饲”,给人吃的意思,这句是说“人把鸡喂肥了,鸡又给人吃”。和尚读了诵文,笑着说:“母鸡得了这么篇高雅的诵文,又能化生于西方极乐世界,真是死而无憾了。”当即烹鸡烫酒,美美地招待了唐伯虎一顿(清·褚人获《坚瓠二集》卷四)。
有个法号得心大师的和尚,人家送给他一只煮鸡蛋,他毫不客气地剥掉蛋壳,大嚼大咽。有人看了发笑:这个和尚吃相不雅,倒也罢了;可出家人理应吃素,怎么也吃起鸡蛋来?得心大师看在眼里,吃完以后抹抹嘴,随口吟了一篇偈文:
“混沌乾坤一壳包,
也无皮血也无毛。
老僧带尔西天去,
免在人间受一刀。”
(清·牛应之《雨窗消意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