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要闻总第1930期 >2017-02-28编印

又是一年二月二 火把李庙会如期而至
刊发日期:2017-02-28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郑海涛 通讯员 杨 洁 申建强 王鑫钰

         2月27日,农历二月初二,一年一度的火把李庙会在皂户李镇火把李村拉开帷幕。滨州、济南、德州等地的众多群众前来逛庙会、赏民俗,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一大早,记者来到庙会现场,两条街道已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占满。记者看到,品种繁多、造型古朴、色彩艳丽的泥塑作品摆满了整条街,憨态可掬的形象、吉祥喜庆的寓意,让游客爱不释手。“我今年是第二次来,这些‘泥娃娃’ 天真可爱,孩子喜欢的不得了。”来自济南的游客宋振哲告诉记者。

火把李庙会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庙会的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民间艺术品和各地的特色小吃都陆续加入到“赶会”的队伍中。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张泥塑依旧是庙会的“主角”。庙会上,身为泥塑传承人的张凯正忙着招呼慕名前来购买泥娃娃的游客。“今年是鸡年,我又推出了一个新品种,泥娃娃抱鸡,寓意大吉大利。”张凯介绍,他的“泥娃娃”在每年的庙会上都是供不应求,滨州、济南、天津、北京等地的游客都是慕名而来。

“泥娃娃流传至今,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件艺术品。我经常来拍摄,用镜头记录我们的民间传统文化。”民俗爱好者杨伟告诉记者,这次,他还带了几个朋友一块来拍摄,他们要在村里待上几日,拍摄泥娃娃制作、涂粉、着色的整个过程。

在庙会现场,记者还碰到了来自天津沧州的天津泥人张泥塑制作艺人陈宝友。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八十年代就制作泥塑,今年已经是第四次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火把李庙会上,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如今,泥塑艺人在原有基础上创作出的牛魔王、红孩儿、滑稽可爱的七品芝麻官等新造型更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传统泥娃娃不倒翁所蕴含的‘扳不倒’精神,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日本韩国的众多民俗专家、摄影爱好者。”

近年来,皂户李镇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对火把李庙会和河南张泥塑加以开发保护和传承创新。该镇大力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请民间老艺人和非遗传承人展示民俗文化,给孩子们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让孩子们成为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分享者。该镇还着力提高文化传承人的地位,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让更多的年轻一代积极投身于于泥塑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