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人物·观点总第1931期 >2017-03-03编印

蒙冤获赔者频被骗 善后是否到位?
刊发日期:2017-03-03 阅读次数: 作者:

背景:坐了23年冤狱,去年拿到巨额国家赔偿的四川绵竹人陈满近日再度引发关注。因为他投资百万维卡币卷入传销被骗:这个项目宣称,投资100万一年后就能拿到900万的回报。最终,传销公司关门,骗子们卷款跑路。

人民网观点:凡是蒙冤入狱一二十年、获得高额国家赔偿的人,出狱后基本上都成了传销公司以及各类骗子们眼中的肥肉:佘祥林、赵作海等皆不例外。为什么这些人这么容易被骗?多年冤狱让他们远远脱离现实社会,对那些有备而来、高新骗术武装到牙齿的骗子们毫无免疫力。但是,我们可以委托给一些社会组织或者准社会组织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社区机构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社会有能力关心蒙冤出狱者的再培训再教育。让蒙冤出狱者重新获得辨别是非、重新生活的能力,是国家对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想:无论是坐冤狱之人,还是地方权力与司法机关,或许都怀有一种“尽快了结,别再相见”的心态。与此同时,蒙冤者出狱后会有怎样的际遇,管理者该如何持续善后,没有经验可循。鉴于佘祥林、赵作海、陈满相继在出狱后被骗钱财,有关部门是不是也该反思善后工作是否到位?当然,有关帮扶不能“用力过猛”,不能让“苦主”产生逆反心理。善意提醒,诚挚帮助,不可或缺,当事人能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