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综合总第1932期 >2017-03-07编印

铲除邪教“根在治穷”
刊发日期:2017-03-07 阅读次数: 作者:

近年来,“法轮功”、“旷野窄门”和“实际神”等邪教组织在部分农村的个别村组又悄然出现。它腐蚀人们的灵魂、污染社会风气,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笔者通过调研相关案例发现,偏远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弱势群体普遍贫困,老弱病残、空窠老人、留守儿童这部分人群发展环境更差,收入水平更低,一旦有天灾人祸,有的人又会重新沦为贫困,邪教组织正是利用这种客观条件,多从敛取的大量钱财中拿出一小部分来假装关心贫困群众,施以小恩小惠诱人上钩。邪教分子通常采用“周济”手段,给贫穷和生活有困难的成员分配一些钱、粮、物,或对被政府机关依法处理的成员示以“关心”,借机煽动反对政府,危害基层政权。

防范和处理邪教已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反对邪教、铲除邪教,非一日之功可就,铲除邪教“根在治穷”,需要在发展经济上下功夫,并辅以宣传引导、打击治理等措施,综合施策,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安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要大力发展偏远农村经济,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贫困群体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弱势群体增强发展信心和致富本领。只有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了,才能强有力地抵御各类邪教的侵蚀。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偏远农村地区发展注入外源动力。偏远农村地区自身很难发展起来,贫困不解决,邪教传播就有土壤。可以在文化教育上加大投入,提高弱势群体文化知识水平,打破偏远地区文化“沙漠”的局限。加大交通资金投入,打通因道路不畅造成的环境闭塞,才能打通信息闭塞和“心灵”的封闭。

要通过提高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将能力强、在群众中有威信、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让群众有事愿意同他们交流,有困难愿意寻求他们的帮助,从而防止邪教组织的拉拢侵蚀,建构坚强反邪教堡垒。

要完善社会保障网,构筑反对邪教的坚强后盾。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偏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投入,改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让弱势群体病有所医,防止邪教借“治病”之机传播。

要提升弱势贫困群体素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弱势群体的共同点是缺知识、缺能力、缺技术、缺劳力。提升他们自我发展能力,关键在于分类施策,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自身素质。对缺乏自身发展能力的弱势群体,要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发挥政府的兜底保障作用,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政府是自己的主心骨,而非邪教组织。

要加大反邪教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民反邪教意识。要面向留守老人、病残人员和低保困难居民、职工等特殊群体开展宣传,通过举办反邪教宣传橱窗、科技知识讲座、各种反邪教展览、反邪教影视播放等方式,消除“因病入邪”、“因贫入邪”、“因愚入邪”、和“求富入邪”等现象,不断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防范抵御能力。

要深入开展邪教活动摸排,按照“团结、教育、挽救绝大多数,依法打击极少数”的基本方针,大力开展教育转化工作,对于组织、煽动、诱骗或胁迫他人从事邪教的人员,要依法打击。按照“教育转化、露头就打”原则,真正制定和落实好打防结合的长效机制,严格社会面防控管理,切实落实防控措施,把反邪教工作不断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