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综合总第1934期 >2017-03-14编印

姜楼镇探索光伏扶贫与富民农户贷相结合模式
今年光伏扶贫覆盖118个村
刊发日期:2017-03-14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郑海涛 通讯员 侯洪蕊

初春的阳光倾洒在一片片蓝色光伏板上,将姜楼镇成家村这个拥有204户人家的村庄装点的熠熠生辉。“俺们村长期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底子薄,镇上实施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帮我们建起了‘发电厂’,贫困户也有了自己的小产业。”成家村村支书成士波说。

成士波所说的“发电厂”,是该村16户贫困户依托“富民农户贷”,以每户4.8万元、6KW的标准,投资近80万元,在村办公室房顶和路边闲置空地上新建起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目前,已接线并网。

成士波介绍,该项目年发电量14万多度,按每度1.08元计算,年收入月15万元。16户贫困户每年发电量9000度左右,每户年收入1万元左右,前8年扣除银行每年6000元贷款,年收益4000元。8年后每年收益7000元左右,预计收益达25年。“路边这套用钢结构架起发电设备又叫光伏发电一体化停车场项目,‘屋顶’发电,下面停车,将来这些停车位合理利用后,既能美化村庄环境,又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

光伏发电属于新能源项目,绿色无污染,一次投资、多年收益。2016年以来,姜楼镇因地制宜,利用村内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申报光伏扶贫项目。项目申报之初,该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经过多次综合研判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了光伏扶贫项目投资风险低、效益有保障的优势之后,该镇立即成立班子,并加强调度指导,最大限度、最大范围促进项目落地。同时,该村注重发挥第一书记、村党支部、村内党员多方作用,积极宣传光伏扶贫政策,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该镇还积极探索光伏扶贫与富民农户贷相结合的模式,保障非贫困村在无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也能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投资建设光伏电站,让他们享受光伏电站收益,实现脱贫。目前,该镇除了成家村,赵王、坡刘、刘冲环、田集、芦坊等村也建起了发电设施,共涉及贫困户48户,既解决了无劳动力贫困户的脱贫难题,又能有效地解决脱贫再返贫问题。

今年,姜楼镇将继续大力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力争实现全镇118个村全覆盖。“当前,我们已经在36个村的216户贫困人口中开展资料收集,积极协调帮助贫困户申请‘富民农户贷’,投资建设光伏电站。”该镇扶贫办主任宋波说,下一步,姜楼镇将继续把光伏扶贫项目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科学扶贫的重要途径,继续加强与生产企业、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多渠道争取资金,扩大光伏扶贫项目资金来源,发挥光伏扶贫模式优势,确保精准到户、促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