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文化总第2期 >2017-04-14编印

村名故事
归仁
刊发日期:2017-04-14 阅读次数: 作者:孙广智

李庄镇的归仁,立村于北宋年间。原来并不叫归仁,传说是北宋年间的一个小县城。爱看京剧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在《探阴山》这出戏中,北宋重臣包文正下阴曹,在望乡台回望开封府的时候,看到牙床上自己酣睡的肉体,伤感的唱到:“牙床上睡的是无私铁面,可怜他初为官定远小县,可怜他审乌盆又被人参......”这定远小县就是归仁。只是后来有一年大清河泛滥成灾,可怜的小县城被淹没在洪流之中,败落的只剩下一片废墟瓦砾和满坡的荒草。

宋仁宗天圣年间,从河北枣强来了谷、陈两伙因躲避战乱而逃荒的难民,在定远小县的废墟边停住了。看这里地荒人稀,就住下来安家立村,开荒落户。又过了几十年,村也大了,人也多了,村里出了一个美女。正逢皇上选秀女,官府就把她选送到汴京。皇上一看,龙心大悦,封为皇妃。喜讯传回家乡,村里人尊称“贵人庄”。当时,村里就有人听着不顺耳,想想不是味儿。靠女人颜面争富贵,有啥可炫耀的!

后来,皇妃死了。村里就有人商量着请来一位在敬业书院教过书的老鸿儒,给村里改个村名。老先生在纸上写了“归仁”两个字,笑着扫了大家一眼,说:“我看你们的村名不用改,只换两音字就很好。把‘贵人’改成‘归仁’,只是四声有点不一样了。”有人笑着请求老先生批解批解。老先生点点头说:“这是应该的。贵人者,皇妃也。把它用作村名,容易引起外人的误解。莫说她仙逝了,就是她还健在也不可取。归仁则不同了,仁,是为人要宽厚行德也,说俗了,就是人生在世,要仁义处世,乐善好施,薄于奉身,厚于施人。圣人说,泛爱众,而亲仁。其实是会说不会做,恐怕你们天天都在做。比方说,你们在家孝敬老人,热爱自己的儿女;比方说,你家来了个讨饭的,你们可怜他给他吃食,管他汤饭;比方说你对不起别人了,你急忙向人道歉,别人对不起你了,你能原谅别人;看到别人打架了,你急忙给拉开并帮着排解;比方说别人为难的时候你挺身而出等等,都归结到仁德里。我这么说,你们能听懂吗?”

众人听得都拍手称赞:“老先生你说的意思俺都明白了。归仁就是心存善念,办事都要落到积德行善上。请老先生给我们留下几个字,我们刻在村碑上,昭告四乡亲朋。”

老先生兴奋地挥笔写下了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归仁镇”。

清朝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决口。当时,大清庭正忙于镇压太平军,根本无暇塞治,至使溃水毫无遮拦的流向东北,经过濮阳,范县,台前,流入山东,夺了大清河水道,从利津流入渤海。

那时候,大清河北岸,惠民县南境的两河平原,物阜民丰,商贸昌隆。境内的乡村集镇,迫切需要四通八达的交通发展,来满足与外地的商品交换和传统文化的交流。没想到忽然间大清河变成了黄河,真是天随人愿。宽阔水路河道,可畅行无阻的跑三蓬两桅的大帆船,上达省城济南府,下联黄河两岸州城府县的渡口码头。这一来,大清河畔的归仁古老码头,如虎添翼,不失时机的迅速发展起来,成了经济繁荣,生意兴隆的重要集镇,成了名满惠民南境的八大渡口之一,成了惠民南境十大集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