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社会总第1947期 >2017-05-09编印

惠民有台球国际裁判了
——台球小子张宁的追梦记
刊发日期:2017-05-09 阅读次数: 作者:郑海涛 报道

获得认证证书1_看图王.jpg

□本报记者  郑海涛  报道

去年3月份,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对国内台球裁判进行全面升级认证。经过世界台联和中国台球协会对全国近80名裁判员技巧、技能、理论、实践和英语考核,来自我县的张宁脱颖而出,得到wpbsa(世界台联)和中国台球协会的双项认证,跻身国际裁判行列。

记者见到张宁时,他刚刚执裁完今年3月份在江西省玉山县举办的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聊起台球,仿佛勾起了张宁的“烟瘾”,他侃侃而谈。

张宁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台球这项运动还并没有被大众所广泛接受,在大人们普遍都认为打台球就等于不务正业的情况下,所有爱玩的、喜欢打台球的孩子们都得偷着打。“92年那会儿,我记得是10岁吧,经常一打就是一天,家里家教也比较严,基本上是偷着去打。”张宁告诉记者,糖坊街、大寺商场、环城南路老法院对面,路边的“野案子”,都能见到自己的身影,这是对台球最快乐的回忆。

2005年,23岁的张宁去青岛当兵。在部队里,只要有空闲,张宁就去文体室里练上几杆。退伍后的张宁在青岛当过保安,干过业务员,后来凭借努力,当上了业务经理。2011年,张宁怀揣着人生挣得的第一桶金回乡创业,创办了自己的台球会馆。“创业开一个台球俱乐部的想法,当兵的时候就有了,现在变成了现实。”张宁说。

2011年底,张宁为了获得更多的关于台球的前沿信息,接触高水平的球手,将台球会馆经营的更好,毅然决定走上台球裁判的道路。后来,张宁在时任省台协副主席高丹峰的推荐下,拜国家著名裁判宋民升为师,开始学习裁球,开始了裁判生涯。“很多人认为当裁判特威风,觉得倍儿有面子,其实裁判在比赛过程中比选手更辛苦,不仅要关注选手的动态,还得注意走位,专业的裁判不能出现在选手视野里,必须站在球手侧后方。”张宁告诉记者。

赛场上的张宁,一身黑色西装,显得成熟稳重。作为一名裁判员,张宁参加了各级各类大大小小比赛50余个,其中包括世界九球中国公开赛、中式台球中国公开赛、世界斯诺克北京公开赛等等,相继执裁过潘晓婷、马克塞尔比、丁俊晖、马克威廉姆斯的比赛。从二级裁判到一级裁判、再到国家级裁判,5年的时间里,张宁总结了一套“裁球秘笈”,他说:“作为一个裁判,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规则非常熟悉,这是一名合格的裁判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其次就是要在裁球时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要学会合理地运用规则去解决各种问题,应变能力要快,这样在关键时刻就不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张宁将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国际裁判之一 。 张宁说:“台球让我改变了很多,以前自己爱动、急躁,但斯诺克要求个人比赛时心静,慢慢的,人也就变得稳重了,对改变自己的脾性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台球文化带给人的后期无形影响是非常大的。”谈到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张宁告诉记者,一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台球会馆,承办省级赛事甚至国家级赛事。“2013年,我们承办了山东省中式台球分站赛,今年计划承办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台球赛。也借此让更多的爱好台球的企业或个人来支持我们,一起将台球推广出去。”第二个就是自己能够走出国门,执裁世界级的比赛。“我现在的想法是,怎样在执裁过程中,让自己各方面表现更好,不仅让同行认识自己,也能让外国球手记住中国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