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记者从县农业局了解到,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推进质量兴农工作会议上,我县被命名为“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予以授牌,我县成为全市第一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在麻店镇鑫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企业负责人赵文鑫的一个举动让记者有所感悟:他在大棚里随手摘了个西红柿,用手一擦张嘴就吃。“从种子、种苗采购开始,我们就建立起果蔬产品全程生长档案,期间所有施肥用药的资料都会登记在案。上市前,要经过多次监测,合格后才能出棚。”赵文鑫说。
“一个西红柿要想从地里到达餐桌,需要经过种植基地自检、县镇检测中心检测,检测完后每一项都会有记录。”县农业局质监站站长马德辉说,果蔬一擦就能吃,看似一个简单的举动,其实是对食品安全最好的诠释。
构筑监管网络,监管体系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群众“菜篮子”,近年来,我县加大监管投入力度,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金名片”,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
马德辉介绍,在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我县探索出一条以县、镇、村、企的立体监管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
在县级检测、执法责任方面,我县设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对全县农产品的例行检测鉴定和重点抽查监控。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各自履行职责,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另外,抽查、巡查责任落实到镇办,在各镇办设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负责各镇办农产品生产监督检测和产地准出日常抽样检测,对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记录档案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企业进行监督;村级协管员负责情报责任,配合镇办检测中心对村内农产品生产进行指导,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制度;最后在企业自律方面,重要农产品基地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建立了自检平台,积极推动企业自我监管。
加大监测管理力度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走进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青菜、番茄等抽样的蔬菜进行检查。“我们定期对农贸市场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查,保证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共有各类设备60台套,满足了检测50种以上农药残留的需要。另外,全县14个镇办、蔬菜食用菌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农残检测室统一配备了PC电脑和速测仪器设备,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全程质量管控。我县还分别在鑫诚农业、齐发果蔬等企业安装了物联网设备,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分析。为畜牧养殖基地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对场区门口、投入品保管、养殖区入口和饲喂过程等关键环节实施全面监控,部门实时监督管理,促进了行业、企业、个人三位一体诚信自律。
我县还建立了县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监管平台与省级监管平台已经对接,通过监管平台已对全县14个镇办检测站、33个重点农(兽)药门市部以及11个规模化蔬菜食用菌基地、10个畜牧养殖基地、3个水产养殖区进行实时监控;加强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控制,全县农药兽药通过监管平台审核备案,限用高毒农药实行了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确保实现农药经营告知制度落实、限制性区域实行高毒农药限制经营使用、高毒农药实名购买、农药营店整治达到“四个100%”。
以创建质量安全县为契机
推动品牌农业发展
“质量是农产品的生命线,是农产品创品牌的根本。”县农业局局长刘洪军说,“农业品牌首先是‘产出来的’,严把质量关卡,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我县打造现代农业品牌的一个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县农业局将继续加大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积极推进农业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质量。具体工作中,该局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全县农产品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种类和生产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增加生产主体自律意识和创牌意识。同时,安排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指导,帮助生产企业调整农产品生产经营思路,宣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探索减少化肥负面作用和农(兽)药残留的有效措施。督促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完善生产记录、加工记录、销售记录、检测记录等质量控制体系,做到农产品质量“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