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综合总第1973期 >2017-08-11编印

七旬老母十年替子还债17万
孙武街道高家村村民刘文翠做有良心的人
刊发日期:2017-08-11 阅读次数: 作者:王军 通讯员 张 丽 报道

□本报记者   王   军   通讯员   张   丽  报道

孙武讯    都说父债子偿,可在孙武街道高家村却正发生着“子债母偿”的动人故事。

这位母亲名叫刘文翠,今年已经70岁,本应颐养天年,却为替尿毒症去世的儿子偿还生前欠下的27万元债务拼尽全力劳作。有人笑她傻:“债是你儿子欠下的,就是还,找你儿媳才对,你没有还的义务啊!”这位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老人回答:“做人要讲良心,咱不能让人戳脊梁骨啊,那样在村里咋抬头啊!”

刘文翠的儿子在33岁时被确诊为尿毒症,43岁去世,10年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大到房子、拖拉机,小到家里的三轮车,能卖的全都卖了,还欠下了27万元的债务。屋漏偏逢连夜雨,刘文翠的老伴儿在儿子去世的头一年突发脑出血去世。儿媳忍受不了也改嫁了,对儿媳的改嫁,刘文翠没有埋怨,没有恨意,默默的承担起了抚养两个未成年孙女的义务。面对上门催债的债主,刘文翠坚定地说:“这个账俺替儿子还,一分一厘都不会少你们的,只要俺活一天,就一定把债还下去!”

家里的房子已经卖掉了,刘文翠带着两个孙女住在村头田地里种大棚时盖的一间30多平的小屋里,墙体裂缝透光、透风。雨天,屋里得到处放上盆接雨水。一张桌子、几把小凳子和一台村里人送的19寸电视是家中仅有的家具。

一个农村妇女,没技术,没文化,要还这么多钱,谈何容易?村里人看到刘文翠的情况,纷纷伸出援手,村支书发动全村人有钱出钱,没钱出义务工,给刘文翠建起了猪舍,还顺便给她盖了三间房子。孙武街道政府给刘文翠送去了14头扶贫猪,免费给她提供疫苗、饲料。前几年因为苗木价格高,刘文翠还种了5亩白蜡苗,林间种上了白菜、菜花等时令蔬菜,每天摘了菜,送到菜场去卖。 

每天不停的劳作,吃饭成了刘文翠最容易忘记的事。“早上起来一干活就没时间吃了,忙了也就忘记了饿。”她说,经常是下午一两点钟,早饭午饭一起吃,晚上八九点,或者更晚才吃晚饭。

信用社5万元、村西小春家2000元……一张欠条的钱一次性还不出,她就分次还。这些年,除了基本生活用品,刘文翠没买过一件衣服,就是两个孙女穿的衣服都是村里好心人送的,她把每一分钱都攒起来,每凑足一定数目就拿去还债。

10年过去了,27万元的债务,刘文翠已经还了17万元。如今,大孙女招了上门女婿,小孙女也已经上了初中,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面对未来,刘文翠非常乐观:“等还上了账,俺还要攒钱给他们买辆汽车,供应俺的小孙女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