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侯洪蕊 李睿鑫 报道
姜楼讯 一走进姜楼镇南马村,就能看见村边空场、院落里各色布条、布片堆积如山,上了年纪的大娘们都在忙碌着缕着布条,年轻妇女则们穿梭于机械之间,“喳喳”声响一片,不一会儿,五颜六色的布条便在机械上打着卷拧成了几根绳,不时就可见到装满网绳的小货车沿着笔直的柏油路驶出村子。该村妇女马淑英说:“俺在自己村里打工挺方便,能顾上家,挣钱一点儿不少,70岁老太太一天缕布条还能挣50块钱,我们年轻点的操作合绳机一个月最少能挣3500块。”
南马村——一个享有盛名的网边绳加工专业村,这是一个80户人口的村子,其中从事布绳加工产业并形成规模的就有30余户,全村90%的户从事网边绳加工生产,全村劳动力打工不出村。“咱们村没有外出打工的,家家户户都是老板。”村主任马红军对笔者讲起了布绳产业的发展史。姜楼镇是绳网大镇,早在1996年,马红军就了解到当地绳网企业所需网边绳大多从外地进货,“当时村民都热衷跑绳网销售,没人能看上这种只有几分钱赚头的行当。”他介绍,“但需求量大了,也是可以赚到钱的。别人不做,咱们做。”
说干就干,马红军停下其它生意到福建、浙江考察网边绳原料市场,在与安徽几个客户谈妥原料供求关系后,他投资50000元购置了2套网边绳加工机械,从村里雇了五六个妇女开始加工一种用黑胶丝拧成的网边绳,主要供应当地绳网企业。1998年,因黑胶丝网边绳需求量明显减少,他就找到几个绳网企业老板了解原因。从他们口中得知,这种用黑胶丝加工的网边绳又粗又轻,影响到了安全网的销售,许多企业开始转用用布条加工的网边绳,布条网边绳又细又重,使安全网显得美观耐用。于是,马红军又南去杭州考察布条市场。在几个老客户的帮助下,他联系了杭州永固塑胶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涂胶防雨布料的边脚料,正好是加工网边绳的好原料。回来后,马红军实验加工了一批用涂胶防雨布料拧成的网边绳,在当地绳网企业一经应用便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就这样,马红军与杭州永固塑胶材料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供求合作关系,网边绳加工机械也有2套增加到4套,并全部进行改装由人工变为电动化,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年产布条网边绳600吨,年实现利润12万元。随着产业的慢慢壮大,目前,南马村共有网边绳加工机械300套,年生产销售布条网边绳30000吨,在保证满足当地绳网企业所需的基础上,还把产品推销到了福建、南京、黑龙江、辽宁、临沂等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边绳加工专业村,年销售收入达6600万元。仅这一项,全村人均年增收35000元。
据了解,该村靠布绳产业不仅让自己村富了起来,还吸收了周边20余个村的劳动力就业,解决就业人口10000余人,同时还解决了邻村重点贫困村武家村50余户贫困户就业难题,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了保障。武家贫困户武玉和就是其中的受益者,50岁的武玉和因供孩子上学,父母患病等原因致贫。为了让该户尽快脱贫,经武家村支部书记介绍,武玉和和妻子都来到南马村打工就业脱贫。武玉和告诉笔者:“现在我和妻子一个月就能挣6000多,再加上地里收入,去年已经脱贫,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我们村支书及马红军主任,让我们家有了稳定的收入。”
据悉,下一步南马村将建立网边绳加工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原料供应、加工技术、市场销售等服务,在吸收本村业户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周边经济能人参与这一产业,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以此促进当地绳网产业的壮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