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综合总第1976期 >2017-08-22编印

来村里体验“游乐农业”
——记省级旅游特色村大年陈镇崔常新村
刊发日期:2017-08-2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new08.jpg

        □本报记者  郑海涛  通讯员  韩俊华  孙培培   报道

挂饵、抛钩、收线、摘鱼……近日,大年陈镇崔常新村垂钓园吸进了大批游客前来垂钓。在这儿钓鱼,既能欣赏美景,还能享受垂钓乐趣,树影、人影在水中相应成趣,构成了一幅休闲“鱼乐图”。

这是崔常新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的一个缩影。

该村紧靠黄河大堤,近年来,全村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以打造农村田园综合体和生态观光农业为发展方向,形成了水果采摘、莲藕种植、休闲垂钓、黄河鲤鱼养殖四大产业,开发了“生态沿黄十里桃花”桃花节、大年陈蜜桃采摘节、大年陈红富士苹果采摘节、“浑水摸鱼”垂钓节等旅游项目。屋舍俨然,阡陌交通,一派清新淳朴的农家自然风光,垂钓休闲、采摘水果、赏荷花、吃农家饭……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被崔常新村的美景所吸引。该村也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

        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记者走在村中看到,绿树、小畦、篱笆、老院,一幅幅乡村美景和记忆中老家的印象重叠起来,墙上形象生动、充满乐趣的墙画为村落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乡村旅游“活”起来,崔常新村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让乡村美起来。

“目前,村里投入了省市县资金200余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省高院驻该村第一书记郭泰然向记者介绍道,村里投资20万元对池塘、废旧宅基进行了综合整治,整治、清理了30处三大堆。投资60万元对村内街巷进行了拓宽改造,建设了自驾游车道。同时,投资100万元,进行了绿化、硬化、美化以及主题广场建设,绿化空闲地2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3万棵。

该村还突出文化品位提升,着力打造淳朴乡村,投资20万元建设了桃乡名人墙,绘制文化墙1200平米,家风家训深入人心。

        推动旅游产业新发展

记者了解到,去年开始,崔常新村就把生态旅游和传统产业结合,确定了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思路。

该村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了占地近200亩的垂钓园区,园区里养了草鱼、鲫鱼、黑鱼,供人们垂钓。该园区还发展黄河鲤鱼养殖、莲藕种植,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万余元,每户贫困户可增收1200元。

在垂钓园区的东面,是一片占地100余亩的果园,种植了桃树、苹果树、梨树。每到果实成熟季节,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快乐。

“为了拓展乡村旅游市场空间,我们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宣传推介,并不断丰富旅游项目、线路、发展模式,全力做好我们村的乡村旅游产业。”郭泰然说。

下一步,该村将再投入300万元,建设冬暖式垂钓大棚1个,乡村农家乐1处,再建60亩的林果采摘园,对村内池塘及公园景观进行升级改造,推出农家乐、观光摄影、田园绿道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旅游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