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惠民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革命红色文化亦灿烂辉煌。本栏目从本期开始,隆重推出“惠民红色文化”。让我们重温当年发生在这片热土上一幕幕可歌可泣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带着一个警卫排和一部电台,从高青县过黄河来到惠民县。在何坊一带,针对当时的战争形势和任务,陈毅语壮言豪:“今日,我携万民过河,不久,我军便饮马长江……”
而当时的何坊一带,正是山东重要战略区渤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渤海区于1944年1月由冀鲁边区和清河区合并而成。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渤海区作为当时山东惟一未被敌人占领的地区,成为山东乃至华东战场的大后方和物资供应基地。
严峻形势下渤海区诞生
抗日战争后期和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许多重大决定和命令都是从惠民县发出去的。
在1944年之前,山东划分为胶东、冀鲁边、清河、鲁中、鲁南和鲁西六个行政区。1942年6月,日伪军继在冀中实施大“扫荡”后,又对冀鲁边区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1943年6月,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又遭叛徒杀害,抗战形势日益严峻。
为便于清河区与冀鲁边区互相依托、互相配合、统一指挥,经中央北方局批准,清河区与冀鲁边区于1944年1月合并为渤海区,涵盖天津以南、胶济铁路以北、津浦铁路以东、渤海以西的大片地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渤海军区组成山东第四前线指挥部和山东野战军第七师(老七师),兵分三路展开大反攻。至9月底,渤海区部队共歼敌2.6万人,除津浦、胶济两铁路线上部分城镇尚为日伪控制外,区内敌伪全部肃清。
大转移中安置超40万军民
1947年4月后,国民党军队开始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妄图灭我华东野战军于沂蒙山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解放军实行了战略大转移。7月,华东局和华东区机关由邓子恢、张云逸、魏文伯、舒同等带领,分别从鲁中、胶东转移到渤海区的惠民、阳信县一带,华东局、华东区机关一部,由邓子恢、张云逸率领进驻今惠民县淄角镇的部分村庄。
部分党政干部及野战军的兵站、医院、后勤机关、华东军政大学、荣军学校、华东解放军军官教导总队人员和部分民工、群众、部队,总计约40.5万人也暂时转移到渤海区黄河以北的惠民、滨县、阳信、沾化、无棣、利津、乐陵、商河、临邑等县。其中,仅惠民一县就驻10万人。
其间,惠民等地还负责华野西线兵团的后勤供应。在负担已十分沉重的情况下,当地仍筹集了占总收入1/3的财粮,承担了转移来人员的生活供应,并想尽一切办法,使这些人得到较好的接待和安置。为保证转移人员迅速过河,惠民县在清河镇等渡口设立兵站,筹措大批船只,昼夜抢运,此间清河镇村5名村民遭敌机轰炸丧生。
渤海区百姓参军的热情,从一开始就异常高涨。“1947年2月上旬,惠民县先后动员两批青壮年参军,第一批2817人,第二批1500人。”而惠民市永兴乡,父送子,母送儿,妻送郎,兄弟争相上前线,小郑家村郑风翔、郑风庭、郑风贵兄弟3人一齐报名参军,朱老虎村朱文同48岁参军,80岁老母拄杖送行……
数据显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有18万人参军参战,80万民工随军支前,5.5万人英勇捐躯。而1949年初,为准备渡江迎接全国解放的新形势,中共渤海区党委抽调5500多名党政军干部,随军南下,接管新解放区,占全国南下干部的1/3还要多。
陈毅出豪言“不久饮马长江”
1947年8月上旬,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带着一个警卫排、一部电台,从高青县过黄河来到惠民县城,准备转赴冀鲁豫边区。
得知这个消息,渤海区党委书记兼渤海军区政委景晓村和渤海军区司令员袁也烈,赶紧从驻地何坊村赶到了惠民县城,和陈毅、粟裕会面。随后,陈毅、粟裕来到何坊,适逢华东局领导邓子恢与舒同在此检查工作。借此,四位首长一起听取了景晓村的工作汇报。
第二天,陈毅应邀在渤海区党政军机关干部大会上做了一次形势报告。为防敌机袭扰,会址选定在何坊村西北角一片松柏茂密的坟茔里。
上午天气有些闷热,陈毅作报告前索性摘掉帽子,解开衣扣,拿着扇子。他首先讲的是解放战争全局已经到了历史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标志,就是不久以前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挺进中原。从此,整个战局迅速扭转,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山东战局也将很快发生变化。”
略一停顿,陈毅接着说,蒋介石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不是强大的表现,而是“打肿脸充胖子”,由于蒋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歼灭,已无法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只好收罗残兵败将,向延安和山东来了个所谓“重点进攻”。陈毅认为,蒋的“士气”很低,“将气”也不高,“不要看他目前表面上气势汹汹,像个‘霸王’,用不了多久,就连他的老窝也保不住了。今日我携万民渡河,不久我军将饮马长江……”
历史意义 独轮车推出胜利
渤海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山东的重要战略区之一。它位于天津以南,胶济铁路以北,西枕津浦铁路,东北濒临渤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陈毅曾表扬渤海区的支前工作对山东解放战争贡献很大。他说:“我们在山东战场上接连打胜仗的第一功,应当记到支前民工的账上。同志们千万别小看那些独轮小车儿,既勤劳又勇敢的山东人民,硬是用千万辆独轮小车把我们打仗最需要的许多东西一直推到火线上。在特定意义上说,胜利是用小车推出来的。再加劲向前推,就能推出一个全国胜利来。”
而粟裕也曾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地方党政军民不顾任何困难与代价,以全力支援前线,这是战役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孟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