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报道
桑落墅讯 “问需于民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桑落墅镇的130余党员干部带着情怀、带着问题、带着责任走访群众。截至目前,该镇已收集大走访活动办转交的工单和本镇走访人员收集的建议30余条,办理13条。
“‘问需于民大走访’活动不仅开展的有深度,更要处处体现着温度。”桑落墅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在与走访干部的交流中这样说到。“身在基层必须吃透基层”,该镇党委要求大走访要在“广”“深”“实”方面下苦功夫,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使大走访的种子在群众心里生根开花。
近日,党员时勇冒着蒙蒙细雨来到了石贾村走访,村民张培胜向他诉说道:“今年浇地没水啊。”原来今年正逢旱年,桑落墅镇地势高于紧邻的胡集镇,原本水量就不大的小开河流到桑落墅镇境内的就少了。时勇立刻与镇水利站取得联系,了解到今年因干旱特殊年份,河流水量少,来年会提前清淤,保障村民的浇地水源,这才让张培胜放了心。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10月9日,党员梁士光走到韩龙章村张金霞家中时,她正在编织藤椅。经过询问得知,村里有二十多个妇女每天编织藤椅,有人会专门来村里回收,每把椅子能为村民带来10—15元收益,每个人每天平均能编一把椅子。梁士光灵机一动想到之前在华红家具厂走访时,负责人杲俊华说道最近缺少手工编织的人手,梁士光立即将此情况上报给分管领导,在镇领导的协调下,华红家具厂在韩龙章村设立了“手工编织加工点”,采取编织料发放、现场教学、分散加工、成品集中回收的模式,每件为村民带来15—20元的收益。这一“联姻”把附近十多个村的近百名妇女调动起来参与编织,形成了规模产业,达到了资源最优配置。
“不下去都没有办法谈工作了。”通过大走访,该镇的党员干部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该镇创新工作思路,打通大走访与党员干部本职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行“两带两找”工作法,即:引导党员干部带着问题找原因、带着思路找出路。倒逼党员干部主动走访,彻底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党员赵健在走访支家村后,村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希望小学所在的苏胡路“堵”,不仅影响车辆出行还存在安全隐患。赵健通过教委主任张俊新与希望小学校长林学军取得了联系,林学军表示将继续试行“错时放学”工作制度,幼儿园和一年级提前10分钟放学,高年级也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接送时间,在此基础上,每天加强引导放学时间道路交通秩序的值班老师队伍,减少拥堵时间,也确保了家长接送学生的交通安全。通过走访,桑落墅镇的党员发现在基层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各种要素,结合当地实际,既要坚持因地制宜,又要赋予走访工作以速度和创新。
一次次的扣响门栓,一次次促膝畅谈,一个个迎往的笑脸,该镇大走访活动在收获群众广泛认可的同时,也让全镇党员干部深深地把根扎在了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