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分布着很多红绿灯,但有不少市民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红绿灯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路口红灯亮将近一分钟,有的路口绿灯只亮二十几秒,老城区道路狭窄,各种车辆争先恐后,且规划不到位,市民素质参差不齐,一旦遇上个交通状况,势必严重影响通过率。
二十几秒的绿灯,对民生服务来说,或许只是个很小的“细节”,但对于过往市民来说,就是个大问题。类似的民生“细节”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诸如,小区路灯不亮了、健身器材坏掉了、工地噪音太大了……这些发生在市民身边的小事,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就是实实在在的大事。
为市民办实事,既要“高处落墨成大块”,也要解决好民生小细节。毕竟很多民生问题看起来虽“小”,却关乎市民的日常生活,关乎市民的切身利益。办好民生大工程固然重要,但能把件件都事关市民眼前的、身边的、急需的生活“小事”在第一时间关注到、解决好,就是了不起的“大事”。
刚刚过去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8大民生看点,提出了“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报告中“人民”二字重千钧,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报告更是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
就红绿灯时间长短问题,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将车流量繁忙路口的红绿灯时间稍作调整?能不能对老年代步车等行动较缓慢的车辆进行疏导,使之更快的通过路口?在笔者看来,把市民关注关切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用工作成效赢得市民掌声,是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工作的基本点。解决好民生细节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站在市民角度,主动关心解决市民生活中的小问题——路灯亮不亮、公交准不准、道路通不通等等。毕竟,市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作为基层干部,要始终心系市民冷暖,时刻牵挂着市民,时时出现在市民最需要的地方,用脚步丈量与市民之间的距离,与市民建立起真感情。只有从“小”处入手,才能把民生实事办到民众的“心坎里”,也才能得到市民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