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海涛 通讯员 韩俊华 报道
近日,记者在大年陈镇华丰村看到,新建的村牌坊已题上“华丰村”三个大字。“两侧我想题上:‘方针政策好泽惠民生,齐心协力强中华丰收’,正好把咱县的名字和村名隐藏在对联之中。”省法院派驻该村村第一书记刘成安向记者介绍着,立意高、讲政治、扬正气,他着实动了一番脑筋。
村牌坊后面,是一条笔直的公路,一直通向村里。记者围着村庄转了一圈,收获满满。记者发现,村里的老年人幸福院已经封顶,一片红瓦映衬着蓝天,格外好看。刘成安介绍,幸福院建设之初,还遭遇了一段小插曲。原来,华丰村是由许家、郑家、单家、蒋家等4个自然村组成,幸福院到底建在哪里,内部意见不一致,都想着挣到自己的村里去。村子里空地不少,但找一个符合要求2亩以上的空场还真难。“我们最后敲定,谁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地块,就在那里建。这样一来,不仅排除了争议,还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纷纷为此事出谋划策。”刘成安说,幸福院从选址到封顶,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村子里的一块空场地上,记者看到建起了一座小亭子。刘成安告诉记者,这是村里小公园的雏形,空地西边一路之隔的是一个坑塘,他们计划把两者连起来打造成一个小景观,空地规划好后进行绿化和硬化,坑塘进行衬砌,可以打造成垂钓园,栽种上荷花,给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自从刘书记来了后,村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百姓们都很高兴。”村民许方仲告诉记者,“为方便村民出行,刘书记帮助村里安装了83盏路灯。现在夜间路上也能亮亮堂堂的。另外,村里村外的路都修好了,电路都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村里还建起了图书室、棋牌室,400亩的节水灌溉项目让村民浇地更方便了。灯亮了,路宽了,村里村外畅行无阻,幸福院建起来了,原来这些俺们想都不敢想,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一下子好了。”
“这400亩的节水灌溉项目,保证了群众能有水浇地,解决了群众最关的农业上的大问题。”分管华丰村工作的大年陈镇孙家社区社区书记贾洪涛,眼看着华丰村一天一个样变得越来越好,感触颇深。下一步,刘成安还将重点打造进村的道路,命名为幸福路,并进行清理平整统一绿化。
“作为华丰村的村民,我只有一个愿景,想让全村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刘成安说,作为第一书记,就要想办法改善村内生活条件、村外生产条件。
在大年陈镇政府的支持下,省法院派驻华丰村、毛旺庄村、崔常新村、大年陈村及双堰新村5位“第一书记”在各自帮包村的各项工作有序推开快速进展,形成了“五人包一村,一人包五村”的帮扶合力,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