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燕 通讯员 范佳佳 张丽 郭雪瑞 报道
本报讯 孙武街道古城社区的选民们,为了选出大家心仪的当家人,自发扭起了秧歌活跃气氛;胡集镇石集社区潘家村90岁老党员步履蹒跚投出神圣一票;凌晨一点,工作人员还在忙忙碌碌准备选举材料……类似的感人画面不断在惠民县农村社区“两委”选举过程中出现,成为凛冽寒冬里的温暖源泉。
针对村多村小村弱等突出问题,我县审时度势做出了推进农村社区“两委”选举的重大决策,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基础。按照“就近居住、尊重传统、便于管理”的原则,全县1118个行政村调整合并为109个农村社区。社区“两委”班子在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下,以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服务,建成以社区为单元的治理服务新机制。
2月8日,石庙镇于王社区党总支选举结束,标志着我县农村社区“两委”选举工作圆满完成。
干群真支持,选举固根基
“撤村设社区是大趋势啊,我打心眼里赞成,人家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早就改社区了,我们也不能落后。”魏集镇翟家寺村村民翟盛林对撤村设社区工作非常支持,还经常和身边的乡亲们交流建设区的好处。该镇机关干部梁钊对社区建设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设立新社区后,各项公共服务职能都会向社区集中,对于乡镇发展、服务群众、集体增收等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我县撤村设社区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先让干部认可,再让群众支持”的思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14个镇办分3个批次,对16.4万农户逐一走访征求意见, 逐户宣传介绍全县农村社区建设思路、优势。统计结果显示,群众同意率高达99.92%,为撤村建社区工作打牢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组织有纪律,风气有保障
依法行使民主权力,自觉履行应尽义务、严肃查处拉票贿选行为,营造风清气正选举环境。近期,在我县各镇(街道)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以看到选举宣传标语和张贴的“十严禁”、“十不准”选举纪律宣传漫画。
为了在全县营造浓厚的选举氛围、严肃选举纪律,14个镇(街道)拉横幅、贴标语,利用微信群、手机短信发布通告,创新各类宣传形式,将选举纪律、选举政策要求传达给干部群众。除了氛围营造,各镇(街道)组织党员开展明纪警示谈话,签订承诺书,纪委、组织、公安等共同调查重点案件,使选举纪律深入人心。
此次选举中会场的布置成了一大亮点,以会场标准化促程序规范化,实行全程记录留痕,大大增强了选举的仪式感。党员群众普遍反映,这次选举标准更加严格,程序更加规范,参选热情更高。
全县一盘棋,打赢攻坚战
选举动员会召开后,县委书记殷梅英先后到孙武街道、皂户李镇等多个选举会场指导工作,殷梅英指出,要通过选举,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成为该村发展的“当家人”,要尽最大努力选出党委相信、党员信任、群众认同,具有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新一届社区领导班子。
在石庙镇付北社区选举会场,面对党员群众提出的政策和程序问题,党委书记曹星伟现场提醒工作人员,“我们要耐心解答疑问,以真情消除疑惑,宣读主持词时要附带讲解内容,做到一问题一回答。对于选举步骤,我们不仅要把握到位,选民们更要明确,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自主行使选举权和监督权。”
据了解,为了凝聚工作合力,我县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县级领导联镇办包社区的换届领导小组。县换届办分设5个工作组,成立督导指导组,制作选举路线图,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靠前指挥,全程盯靠,保障了选举工作稳步有序实施。
新机制,新班子,新风貌。我县将继续完善顶层设计,规范管理运行,强化干部培训,以组织融合促进经济融合,带动居住融合,奋力谱写新时代惠民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