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海涛 通讯员 韩俊华 报道
本报讯 近日,记者在位于大年陈镇的洪森橱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一批出口欧美的橱柜。
今年3月份,该企业投资4000万元新上智能生产线,从意大利、丹麦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条生产线可节约人工100余人,年节约人工费用500余万元。”该企业经理何富说道。
这是大年陈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动力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在旧动能革新上,该镇鼓励企业通过项目投入延伸上下游,拉长产业链,支持企业购置先进的工艺设备,改变生产方式方法;在新动能培育上,结合产业优势,突出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洪森橱柜主营欧美式整体橱柜和橱柜配套产品,该企业新上的智能生产线除了节约人工,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何富介绍,该生产线使产品精度从2毫米的误差缩小到了0.2毫米,产品质量提高了,从而提升了竞争力。同时,该生产线的喷漆设备非常环保,它的涂料可以回收利用,大大节省了喷涂成本。该生产线将为企业增加产值近1亿元。
大年陈镇是林果大镇,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该镇积极推进林果产业转型升级,让果农增收。
在该镇的黄河大坝下,有一大片梨园,果农正在套袋,9月份将迎来丰收。76岁的北段王村村民王玉玺,已经有13年种植梨的经验,他的果园里种植了包括金郁、黄山和黄金梨等品种的梨共计16亩。由于种植经验丰富,管理精心,每年梨都长的个大味美。在借助该镇大力培植品牌农业的政策支持下,王玉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扩大了销路。“往年有一半的梨会被天津的客商收走,百分之十左右被附近游客采摘,其他剩余的会被淄博、济南等周边客商收走。”王玉玺预估,按照去年的情况,16亩梨园可产梨6万余斤,经济效益可达7万元左右。
同样在该镇2000亩现代林果示范园现场,记者看到,两年、三年的果树苗木已经整齐的栽植完毕。示范园一次性引进了桃、苹果、核桃、无花果等十大类近50个品种,采取了宽行密植、柱状栽培、水肥一体化、有机栽培等更加适合机械化和市场需求的栽培新技术,这些都适应了市场,带来了效益最大化。
大年陈镇还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突出特色、 打造亮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紧邻黄河大堤的崔常新村,是大年陈镇的省级旅游村。近年来,该村以生态观光农业为发展方向,重点开发观光采摘、休闲垂钓和黄河鲤鱼养殖,将旅游业做大做强。
大年陈镇通过土地流转,建设林果产业基地,举办桃花观光游、水果采摘节活动,打造了35华里黄河风景观光带、知青怀旧园、富硒梨采摘园等乡村一日游精品路线。下一步,该镇将围绕崔常旅游度假村项目,建设好黄河鲤鱼养殖、白莲藕种植基地。同时,通过举办桃花自驾游、赛桃会、垂钓比赛等活动,提高生态乡镇知名度,带动全镇生态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