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新闻总第2421期 >2022-05-22编印

外地客商“抢滩”李庄镇“三辣”地头,一天收购15万斤蒜薹
小作物“长”成大产业
刊发日期:2022-05-22 阅读次数: 作者:孟令通 李国兴

 李庄镇聚力产业赋能,立足特色农业、加快结构调整,通过做大农业品牌、做强农业品质,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在李庄镇惠民县浩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试种的蒜薹新品种喜获丰收,品质、产量表现双优异,这也使来自北京、寿光、莒县、苍山等地的客商纷纷到地头来抢购。

外地客商侯英团告诉记者:“ 我每年都来,昨天来了6辆车,大概收了有15万斤左右,今天又带来6辆车,这个薹子臺条比较长,花斑不严重,柔软性好,品质还是可以的。”

蒜薹口碑好,客商收购忙,这给合作社种植户们带来了惊喜,可在最初,大家还在为卖不出好价钱而发愁。

李庄镇种植蒜薹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群众也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但几十年来品种单一和老化的问题逐渐显现。

“老品种出现颜色发黄、起黄斑的现象,客户对这点已经反馈出来,蒜薹质量下降很多,产量上也下降,正常的时候亩产能到1300多斤,但是现在一般也就八九百斤。”惠民县浩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崇宝说。

针对问题所在,李庄镇实施“产业兴镇”战略,加大特色农业服务支持力度,全面补齐发展短板。浩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抓住机遇,经过两年的选种、培育,新品种蒜薹试种成功,产量由原来的亩产600斤,提升到现在的1300斤左右。

冯崇宝说:“正常的情况下,老品种的蒜薹一亩地收入也就在3000块钱左右,咱现在这个新品种能卖到5000元,能增收40%甚至50%,我们合作社下一步大力推广新品四六瓣,让社员增收。”

李庄镇的大蒜、圆葱、辣椒种植历史悠久,具有“三辣之乡”的美誉,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该镇立足农业产业振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品牌价值,亩均增收30%以上,已培育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家,“三辣”产品畅销全国17个省市,更是出口到了中东、东南亚、南美洲等11个国家地区。

“下一步,我们积极和省农科院进行人才对接、品种引进、技术指导,对‘三辣’农产品进行品种提纯、改良,提档升级,打造特色‘三辣’农产品,带动推广三辣种植面积,增加效益,向‘三品一标’快速迈进。”李庄镇副镇长张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