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总第2444期 >2022-11-11编印

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记桑落墅镇致富带头兵支书李寿生
刊发日期:2022-11-11 阅读次数: 作者:刘建刚

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桑落墅镇李刘佳苑的男女老少齐聚广场进行团拜,现场热闹非常,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被大家簇拥在前的李寿生更是笑容满面,对他来说“圆梦”了,终于让大家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1981年,入伍四年的李寿生光荣退役。回乡后,李寿生面对的却是破烂不堪的村子,坑坑洼洼的土路,臭气熏天的水沟,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下定决心,“军旅生涯给了我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从懵懂少年变成钢筋铁骨的汉子!我要用我的力量,彻底改变家乡面貌!”同年12月,在村里人的期待中,李寿生高票当选村主任,他向村民表态:“咱村一年不发展,是我没找到方向与目标,两年不发展,是我思想滑坡,偷懒耍滑,三年不发展,我自动辞职,绝不耽误咱村发展!”自此,24岁的李寿生挑起了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千斤重担。

微信图片_20hkl221110152715.jpg

要想富找“项目”

当上村主任的李寿生立即奔走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与党员、老人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逐步摸清了村里的具体情况,把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改造作为重点。经过再三思考、多方论证,李寿生和两委成员研究确定了发展路子:铁编(筛网)。

为此,李寿生找到村里思想比较活跃、经济头脑较强的高纯喜、李丰国两人,带领他们拜师学艺,理清原材料来源、加工程序和销售渠道。经过一年的经营,高纯喜、李丰国年收入过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在李寿生的动员下,村里从事铁编行业的家庭越来越多。1986年,李寿生带领的李行头村成为全市闻名的筛网产业村。2008年,李行头村以村委会的名义成立了“寿昌筛网有限公司”,既解决了村民销售难题,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规划“田”字格村庄

1990年,李寿生带领的村庄村民富裕,家庭纯收入在全镇名列第一。此时,闲不住的李寿生又想到规划村庄建设。

经过与村两委沟通,李寿生决定采取“先自己、再两委、其次亲属、最后反对户”策略逐步建设。1992年,在村公布“田”字格村庄规划图,实行盖新屋扒旧屋,控制檐头高度的规定。为控制房屋高度,李寿生准备了一根3.8米竹竿,只要李寿生把竹竿一竖就知是否符合规划,为此村民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竹竿书记”。到2003年整整十年的时间,“田”字格村庄形成,家家户户出门是道路,全村没有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