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综合总第2485期 >2023-10-13编印

我县打好靶向监督“组合拳”
清风护企促发展
刊发日期:2023-10-13 阅读次数: 作者:路广通

“我们全力推动绳网产业智改数转工作,目前已经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家……”在李庄镇大通绳网智慧物流园区内,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向外地考察团介绍时说到,而这也正是该镇实行产业园区网格化管理带来的显著成效。

作为全国最大的化纤绳网产业基地,李庄镇拥有七大产业园区,一般纳税人企业1000余家。为督促职能部门作用发挥,提升产业园区管理水平,该镇纪委协同党建、经委等部门建立“微网格—微项目—微治理”工作机制,推动各类要素保障资源下沉到网格,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精准服务。同时,根据网格划分情况,科学设置营商环境监测点,加强对政策落实、项目申报、办事审批等各个环节的监督,以“无形之网”护航“有形之网”。

“今年以来,我们在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中,坚持突出重点、靶向发力,聚焦政务服务、执法监管、政商关系等关键点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力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赵青表示。

着眼于促进政务服务质效提升,真正“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县纪委监委在县政务服务中心涉企窗口设立“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晾晒台”,开展亮承诺、亮服务、亮监督“三亮”公开活动,推动公开承诺事项70余项、服务措施120余项。同时,开通“监督护航·助企发展”营商环境监督码,发放致党员干部、企业家两封信,督促各职能部门靠前履责、主动作为,形成政策直通、诉求直联、服务直达的政企良性互动。

“有的监管部门检查次数比较频繁,有些检查事项未能做到合并进行。”县纪委监委针对到企业走访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及时将监督瞄准涉企行政执法领域,联合县司法局建设“阳光惠企”执法监督平台,利用入企申请、亮码进企、企业评价、回访核查等功能模块,实现对全县24个执法部门入企检查、调研的全流程监管,推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严防多头执法、重复监管。

政商关系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县纪委监委坚持负向惩戒与正向激励相结合,加强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深入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查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12起,采取通报曝光典型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持续强化以案示警、以案促改;出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三条意见》,实施容错纠错3起、澄清正名失实信访举报6件,树立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的鲜明导向,督促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亲而有界、清而有为”。

“我们将紧盯群众反映最强烈、企业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着力在通堵点、解难题、激活力上下功夫,健全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多向联动、精准发力,助推全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付俊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