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干2023看变化
近年来,我县致力于渔业结构调整、引进名特优水产品种、推广先进养殖技术,让水产养殖业成为群众致富的新路径。
眼下,正是水蛭收获的季节。在魏集镇,惠民县善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迎来了他们的第一次收获,养殖负责人杨泽山正带领着数十名工人们忙着对水蛭进行捕捞、晾晒工作。
“现在幼苗总投放量是360万,咱这边养殖面积大概是70亩,今年的预计收入毛利润大概应该是在350万左右吧。”杨泽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水蛭俗名蚂蟥,主要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首次收获水蛭,就达到如此好的效益,这除了有广阔的市场外,更与企业在选种培育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
杨泽山告诉记者:“之前我们试过养日本医蛭,那个养殖起来成活率比较低,受益也没有这个品种高。我们这个品种叫宽体金线蛭,这个品种生长周期比较短,现在到收获正好是三个月,单个个体能到十克到十五克左右,平均个头都在十二三克。”
“水蛭是目前发现的抗凝功效最强大的一味中药,室外养殖槽养殖水蛭,是技术比较成熟的养殖模式,具有着养殖周期短、风险低、效益高等优点,值得大面积的推广。”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王新贝说。
水产养殖,除选择好的品种外,选择好的养殖模式,也至关重要。在辛店镇,惠民县第三堡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忠通过建造温室大棚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也迎来了收获。
“现在我们有12个棚,一个棚年产量在3000斤左右,一个棚的受益基本上是在3万左右。这样整茬下来在40万到50万之间。”李建忠介绍说。
李建忠养虾已有近十年,一直以来,都是在传统露天池塘中养,这样受制于气温的缺点显而易见。为此,李建忠通过外出学习,在2018年开始,陆续建起12座温室搭棚,形成了现在的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
“采用温棚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水温。因为虾喜欢温度高,提前一个多月把水温升起来以后,我们提前放苗,在秋茬的时候,这个温棚又能延长养殖时间,这样就能做到一年两茬很轻松。”李建忠说。
目前,我县共有养殖水面1.5万余亩,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工厂化育苗车间、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等,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产业中来。让水产养殖成为我县农民致富,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调整渔业产业结构,通过强化基地建设、示范带动、人才支撑等举措,推动我县水产养殖行业转型升级。”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经中心主任田小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