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大会公布了全国纺织行业年度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级和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地区名单,我县(绳网产业集群)成功入选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地区名单,全市唯一。
近年来,我县紧扣市委“1+838”工作格局和县委“1357”工作体系要求,围绕“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新型绳网产业基地”这一目标,以李庄、姜楼两镇为依托,聚焦绳网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实施产业赋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高度融合,加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新型绳网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先后荣获“中国塑料绳网之都”“中国绳网名城”、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入选省十强“雁阵形”产业集群、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前十名、工信部重点培育纺织服装区域品牌名单。
产业体量大。目前,我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绳网生产基地,市场份额占全国80%以上、占全省90%以上。现有规模以上新型绳网企业64家,规下新型绳网企业2599家,加工业户7000余户,从业人员10万余人,开发防护网、体育网等24个系列320余种新型绳网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体育、军事等行业领域,产品出口德国、日本、阿联酋、美国等72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新型绳网产业实现产值240亿元。
创新基础厚。在现有绳网生产力促进中心及黄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桥梁作用下,先后与中科院、中国航天十二院等高等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推进绳网产业创新提升。截至目前,制定或参与制定绳网标准21项,其中,行业标准8项,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10项。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各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9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6家。
服务平台全。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全国第一个绳网产业大数据平台和绳网产业精准招商大数据平台、全省第一处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市第一家绳网生产力促进中心。同时成立山东省绳网商会,为企业家搭建交流平台;成立绳网质量检测中心,为绳网企业提供质量检验检测服务;建设绳网文化体验中心,全方位展示绳网产业的魅力。
智慧赋能强。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新型绳网“产业大脑”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以此为契机,不断打造数字赋能平台、建设特色应用场景,推动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2023年,中国惠民绳网新型数据中心被评为山东省3A级新型数据中心,13家绳网企业获批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健全产业数字化服务体系,借鉴物产经编公司搭建智服平台经验,完善惠民新型绳网产业综合数据中心;与联通公司共同打造惠民绳网产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推动新型绳网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拓宽数字化合作渠道,加快拼多多、抖音等电商领域新平台的开拓,深化与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等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惠绳网”App与乐筑平台合作,拓宽绳网产品供销渠道。
在推动新型绳网产业高效高质发展的同时,我县秉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全力打造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绳网园区调区扩区,今年3月份,开发区园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成为全省第一个获得省政府批复的县区,其中,黄河三角洲特色绳网产业园占地2.36平方公里。推动审批服务下沉,成立全市首个镇级行政审批分中心,下放政务服务审批事项115项;成立绳网产融服务中心,创建“绳网贷”产品,截至8月底,“绳网贷”已惠及绳网企业及加工业户2255余家,贷款金额达16.51亿元。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编制《绳网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出台《支持新型绳网产业发展的12条措施》,鼓励支持绳网产业向新型化、精品化、绿色化方向延伸拓展。持续推动绳网产业延链强链,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富海集团就“烯烃下游产业供销中心项目”签约,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绳网国际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21家企业已入驻,二期工程6个标准厂房年底前可完成验收交付;与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签约,就外贸人才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不断增强;借鉴海宁“智慧供应链”和物产中大原材料集中采购模式,依托化纤绳网协会组织企业集中采购,涨价存期权、跌价借它货,采购话语权不断增加;加快推广李庄君诺公司原材料集采分销模式,帮助企业降成本、避风险。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平台建设、营销提升为重点,瞄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绿”丰富农业用网、军事用网产品种类,向“蓝”扩展海洋用网、体育用网等海洋绳网产品内涵,建设高性能、多功能绳网生产基地,努力打造全国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