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化总第2503期 >2024-03-01编印

我的童年记忆
刊发日期:2024-03-01 阅读次数: 作者:李伟刚

“天黑了别在外边贪玩,记着早点回家!”是少年父母慈爱的叮嘱,是中年妻儿甜蜜的呼唤,是暮年对子女期盼的话语。家是亲人的期许,关爱的牵绊。回家,如同回到阳光明媚的春天,回到母亲一生一世的怀抱,回到阔别已久的童年。

突然想起写写自己的童年,是源于看到一则关于小孩被鞭炮炸伤的新闻。我的童年亦有同样的经历。

时间回溯到七十年代某个春节前夕。一天,我拿着鞭炮跟着我的二姐在一个邻居家玩,我们放鞭炮,拆哑炮,玩的不亦乐乎。突然,我手中捡的哑炮异样响起,一阵刺痛闪电般传来,低头看,我的小手鲜血淋漓,惨不忍睹。二姐迅疾抱起我往家跑,父亲看到我受伤的小手时气得暴跳如雷,母亲更是心急如焚。父亲骑上自行车,火急火燎地将我送到公社医院。一位姓浪的医生给我进行了处理包扎,后来经过好几次换药,终于痊愈,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自此以后,母亲经常叮嘱我“天黑了别在外边贪玩,记着早点回家!”害怕我再出现什么闪失。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并没有多少电器设备,当时最“时髦”的要数收音机了,那时每天下午的6点到6点半,是评书“杨家将”准时播放的时间。一到6点,家家户户几乎都在听这部小说,刘兰芳那高亢嘹亮的声音,缭绕在村子旮旮旯旯,刘兰芳的名字那真是家喻户晓。

我们家住在村子中间部位,每晚听完《杨家将》,村里的大人们便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十字路口交流聊天。他们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脱掉一只鞋,坐在屁股底下,围成一个大圆圈,交流“村政大事”,顺便吹吹牛。女人们一边纳鞋底或缝鞋垫,一边照看自家疯跑疯玩的娃娃。小孩子们则如撒了欢的小毛驴子一般,上蹿下跳,左冲右突。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喜欢藏在茅厕或者柴垛后面,隐身在黑暗中,小心脏激动得“彭彭”直跳,万一被找到就拼命向“家”跑。占“家”后就是赢家,这个“家”是游戏的起点。追逐过程中,追的拼命追,跑的全力跑,惊呼和嬉笑响彻在村庄上空。

那时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处小学,上学非常方便。村里没有超市,但是有供销社的代销点,叫“代销处”。但是最受小孩子们欢迎的是走街串巷的货郎。他们有的挑着担,有的推着独轮车。最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货物可以任凭小孩子摸索把玩,不像代销点里的商品,高高在上,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焉。再有就是,遇到一些喜欢的文具或玩具,还可以偷偷拿家里的废旧物品换取。我就经常偷偷拿家里“不用的”东西换玩具和文具。有一次实在找不到旧衣服,旧鞋子了,我将姐姐的鞋子拿去换了梦寐以求的娃娃模,招来了母亲的一顿胖揍。

童年不仅仅有欢乐,也有忧愁。那时候的愁事就是农活,最最让人害怕的是麦收。现在的麦收都是联合收割机,省时、省力,效率也高,三五天就颗粒归仓。但记忆里的麦收则要持续时间大约一个月时间。

麦收之前,首先要碾场。选一块场地,将地面锄松,撒水,然后均匀地铺上一层去年收麦时碾压过的麦秸,再赶着牛拉着碌碡反复碾压,直到碾压得平实坚硬。然后,就是割麦子了。往往是在凌晨时候就要起床割麦,有的甚至是在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通宵收割。为了把麦茬割得低一点,要深深弯下腰去,麦芒如一根根锋利无比的钢针,直直地刺向手臂,脖子,脸颊。那种疼痛真是苦不堪言。长久的弯腰,腰会麻木得失去知觉。早上在地里草草吃过饭,还得趁温度不是很高,继续割一段时间,虽还不是七月流火的季节,但是五月的阳光也已是热辣无比,尤其在密不透风的麦田里,更是闷热无比。

割倒的麦子整齐地躺倒在陇沟上,等待打捆。捆麦子看似比割麦子轻省点,但是一上手才知道,割麦子累腰,捆麦子累手。捆上几个麦个子,手指就累到僵直,胳膊也酸痛无比,因为捆个子捆不结实是不行的,会影响后期的运送和铡割。

麦子捆好了,还要拉到场上。牛车,驴车,马车,有的没有牲口的人家直接一家老小齐上阵,推的推,拉的拉,几个人拉着满载的板车。由于田间道路坑洼不平,经常会发生翻车事件。于是乎又要把整车麦个子重新装一遍。

麦子上了场,还有一道工序——铡麦子。就是用铡刀将麦穗铡下,将多余的麦秸去掉。麦个子一个一个喂进来,手持铡刀的人,攒足了力气,将整个身子?压上去,方才能将一个麦个子铡开。一般人家都有四五亩麦子,一个一个铡下来,也得六七天。

后面的活儿——晒麦子,明显轻快点了。将麦子均匀地摊在场上,摊得越薄越好。还要不时翻动。我的母亲每天翻晒完一遍都累得满头大汗。麦子晒好后就可以打场了。有的人家用牛拉着石磙子打场,有的人家用骡子打场,当然也有的人家用人拉着石磙子打场。我那时候就有人家用拖拉机打场了。这大大加快了打场的速度。

打完场,接下来就是扬场,扬场的关键是风。扬场需要风,扬场前,用木铲把麦子扬起来测测风向,这是整个麦场最有技术的活了,而我的三姐做的非常的到位,现在想来仍想为她点赞。风把麦壳吹走,月亮型的麦隆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多年后,历历往事时常在自己记忆的橱窗中回放。转眼间多年的时光过去了,而今的我,沉静依旧,缺少了一份伤感多了一点自信,时常喜欢在案件核审的海洋里漫步,寻找那种悄然逝去的年少情怀。在某个角落里或林荫下,当我闭上眼睛,仿佛能够聆听到母亲那亲切而遥远的声音,我又置身于儿时的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