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综合总第2521期 >2024-07-19编印

我县打造智慧粮仓 守护群众粮袋子
刊发日期:2024-07-19 阅读次数: 作者:褚建 彭宇涵

粮食稳,天下安。近年来,我县全力推进智慧粮仓建设,提高粮食流通产业链运营效率,实现储粮监管数字化、精细化,降低储粮损耗,保障粮食安全。

这几天,小麦收获进入尾声,位于清河镇的惠民农投粮食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第一阶段的收粮工作也基本结束。今年是该粮仓运营的第一个年头,收储量达到了3000多吨。

惠民农投(清河)粮食产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苏丙新说:“从今年的5月21日起,我县农投公司成立了清河镇服务中心试运行专班,主要目的就是对今年这些设备进行试运行。现在有6个粮仓,每个粮仓能容纳两千五百吨,共一万五千吨仓容。”

我县是农业大县,今年的小麦收获面积超过108万亩。为提升粮食储存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去年我县总投资7000万元,主要建成2500吨智能化圆锥形筒仓6个、晾晒场1.6万平以及农机库和智慧农机服务平台、日烘干500吨粮食烘干塔等储粮设施,极大减少储粮过程中的粮食损耗。

惠民农投(清河)粮食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志亮说:“损耗减少了千分之五吧,收储一吨就是减少了十斤的损耗,能做到这个损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这一套智能化的仓储系统中有一个液压翻板,粮食的输送也是通过机房的一个专门设备来进行操作,减少了人工的消耗,还有6个锥形的筒仓,对仓也有一个温度的监控,一个实时对整体收储情况的监测。”

苏丙新说:“根据烘干塔的性能,如果在收粮季节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可以为老百姓解忧排难,能进行湿地烘干,小麦日烘干应该在五至七百吨,玉米是三至五百吨。”

在提高储粮智慧化的同时,该粮仓收粮价格也高于市场价格,让种植户获得最大利润。

清河镇种植户许彬说:“我今年种了有200亩地的麦子,在这里卖简便快捷,比平常从别处卖贵些5利钱,能多收入1万来块钱左右。”

据悉,惠民农投(清河)粮食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是目前全县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粮食烘干仓储中心,服务土地面积达3—5万亩,有效解决种粮户存储难、运送难等一系列问题。未来,我县将继续推行全流程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耕、种、管、收、储、烘、加、销全链条服务,努力打造黄河下游粮食高产区,全面提升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