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专刊总第2526期 >2024-08-23编印

探寻大年陈镇七十年代“放映队” 那时打谷场的露天电影是乡村最好的娱乐
刊发日期:2024-08-23 阅读次数: 作者:

58558262809.jpg

70年代初,“看电影”对城市来说相对不足为奇,而对广大农村就是一种奢求。为解决农村文化电影宣传工作相对落后的局面,在1972年10月份,上级为大年陈公社配备了电影机并成立公社放映队,由王德和任放映队队长,刘士和、宋修仿、商振刚等先后担任放映员。

王德和,大年陈镇李安村人,1949年出生,高中学历。1972年10月王德和被任命为放映队队长,参加3个月的省办专业培训班统一学习,通过严格考试后由省文化局统一颁发《电影放映人员技术资格证》,再到县电影队跟班实习2个月才开始放映工作。

大年陈公社放映队第一次放映是1973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五),在大年陈村,电影片名为《红灯记》,当时轰动全公社,现场人山人海。以后陆续放映了《智取威虎山》等10块样板戏以及战争题材的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永不消失的电波等影片。

当时放映队的设备有放映机、发电机、扩音机、喇叭箱、银幕、幻灯机等。首先使用的机器是8.75mm放映机,后期又配备了一台16mm放映机。公社放映员不仅是农村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当时放映活动通常在露天晒场进行,在电影放映前,一般先播放由放映员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或15分钟的农业技术、养殖技术等科教片,有时村干部也会在放映前开一个简短的社员大会,传达上级指示并布置当前工作。

20世纪70年代,大年陈公社的放映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时农村的文化生活。王德和等放映员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农村文化宣传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尤其是电视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快捷地观看各种影视作品,同时,电影制作和放映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传统的胶片放映设备和技术逐渐被淘汰,随之公社放映队在不断变革中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王德和等老一辈放映员是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播者,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爱国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是农村电影的开拓者,曾经的贡献和付出仍然值得被铭记。

(口述:王德和   整理:段祖耕  段福刚)

78239890.jpg

6322098837.jpg

原放映队队长王德和老人忆往事感概万千,写诗以记之:

忆昔露天电影

夏日炎蒸夜纳凉,

入村放映伴蟾光。

桥边远客愁眉看,

幕下居民笑脸扬。

苦战八年驱贼寇,

长征万里灭豺狼。

凝思往事家乡景,

挥笔倾情赋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