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教育总第2529期 >2024-09-13编印

刘莹:做一个温暖的思政课老师
刊发日期:2024-09-13 阅读次数: 作者:高茜

“做一个温暖的思政老师”是惠民县第二中学教师刘莹的座右铭。坚守思政课讲台25年,她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用心用情上好思政课,使思政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信仰课”“人生课”。

86485207.jpg

1999年参加教育工作的刘莹老师至今已经工作25个年头了,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她潜心钻研教材教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了“会呼吸、能透气的有氧”课堂。

惠民县第二中学学生袁永祺说:“刘老师的课能真正激发我们对思政学科的兴趣,课堂上氛围比较轻松,也比较活跃,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课堂上一个个比较枯燥的知识点,在老师的帮助和调动下仿佛活起来。课堂模式我感觉也很高效,在刘老师的互动中,我们加强了对知识的把握。”

刘莹说:“我的课堂我把它称之为会呼吸、能透气的有氧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打破社会和课堂的界限,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我擅长选择社会热点,选择学生所关心的一些热点话题,设置情境,设置议题,启动任务,使我的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在我的课堂上,我也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真正学习的发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除了特色课堂,刘莹还带领团队依托我县当地的红色文化、兵学文化、黄河文化等丰厚文化资源,开发校本通识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构建了红色教育、课本剧展、模拟政协、兵法哲理、逻辑思辩五大板块的“大思政”活动型课程群,实现了课程基础性、人文性、探究性、学术性、活动性的五位一体。

刘莹说:“2022年12月,我带领惠民二中的思政学科团队成功申报了山东省第二批学科基地,通过学科基地的发展,我们主要依托特色课程文化,锻炼学生的相关社会实践能力,在课堂当中我们选取红色故事,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受红色精神,通过黄河资源等文化,学生能够结合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热点,去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兵学文化结合我们学校的准军事化国防建设,学生强身健体,增强了国防教育的意识。”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刘莹一直以来所践行与追求的,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不仅让她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也让学生收获了感动和成长。

惠民县第二中学学生胡妤婕说:“在高考前一段时间,由于高三压力非常大,所以我当时的成绩也有一定的下滑,老师会主动去找我谈话,并且关心我,我被老师感动到了。于是我就开始自己调整状态,高考的时候也比较顺利,最终我正常发挥,考上了自己喜欢的院校。”

黑发积霜织日夜,粉笔无言写春秋。刘莹用行动践行着一位教师的坚守与认真。“齐鲁最美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 山东省特级教师”“ 第五届齐鲁名师工程培养人选”  “ 滨州市十佳名师”等多个荣誉正是刘莹多年努力的成果。

刘莹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就是一场情感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我愿意用真理之光,去照亮学生前行的路,不断打造‘情动思政’的教学之方。利用课堂、社会实践、家校合作和社会心理共同‘四力’共助高中大思政同心圆的教学实践,为美丽的思政课堂,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努力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