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在前、挑大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惠民实践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县纪委监委专场举行,介绍县纪委监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1+1188”发展格局,聚焦县委“1357”工作体系,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所取得的亮点成效、落实情况和后续举措,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市委“1+1188”发展格局,聚焦县委“1357”工作体系,将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立足找准职责定位,坚持守正创新,切实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监督“硬约束”提升营商“软环境”,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廉动力”。
强化协同监督,打造“亲”而有度的安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有力监督作保障。坚持以政治监督为统领、以日常监督为路径、以专项监督为载体,既督促营商环境相关部门规范履职,更注重推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形成“政府有为、护航有效、企业有感”的工作格局。健全责任体系,以“清单化”管理找准监督“靶向标”。深化运用“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建好用好政治监督活页,聚焦政务、市场、要素、人文、法治、服务“六大环境”,明确“四清四治”任务重点,推行“三步三清单”工作法,通过台账式管理、项目化实施,将监督嵌入责任落实各环节,盯问题、纠偏差,盯隐患、防风险,盯短板、促整改,推动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深化贯通协调,以“系统性”发力释放监督“高效能”。推行“专责+专业”联动监督模式,加强与行政审批、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细化完善会商研判、线索移送、联合督办等举措,实现信息互通、力量统筹、成果共享。同时,设置营商环境监测点,开通“监督护航·助企发展”营商环境监督码,并建立与县营商环境建设中心、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的常态化监督联络机制,通过“上门了解直访、诉求一键直达、问题直查快办”方式,收集并督促办理困扰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问题50余个,让企业和群众诉求“有地说”“有人听”“有人管”。强化数据赋能,以“小切口”整治撬动营商环境“大治理”。把整治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作为助推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联合县司法局在全市率先建设“阳光惠企”执法监督平台,将全县34个行政执法单位、1312名执法人员、6万余个市场主体、514项执法检查事项全部纳入监督,实行“审、扫、验、评”运行机制,对入企执法检查、参观调研两类行为实现“阳光监督”。该平台运行以来,全县共查处不正当、不合理执法及吃拿卡要等问题15起,促进涉企执法检查备案同比增长58%、入企频次同比下降59%,为企业发展营造“无扰、无忧、无虑”良好营商环境。
注重标本兼治,打造“严”而有方的护商环境。营商环境出问题,背后往往存在腐败和作风因素。坚持企业和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治什么,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惩治防”一体发力,通过案件查办实现点上突破、以案促改带动面上提升,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保持“惩”的震慑,坚决清除破坏营商环境的“绊脚石”。对损坏营商环境问题“零容忍”,聚焦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贴近监督、跟进监督,对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优先处置、快查快办,持续释放一严到底强烈信号。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权力寻租、利益输送、损公肥私等损害营商环境问题15起,处理1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人,其中严肃查处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七级职员王泰山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资金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等问题,起到了严纪法、明底线的良好教育效果。提升“治”的效能,激活优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坚持个案查处与系统施治相结合,加强对破坏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的研判分析,深入查找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制发通报、提示函、监察建议等12份,督促责任部门围绕审批监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健全完善各类制度机制20余项,进一步规范日常管理、强化风险防控、提升工作效能,实现从“查处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有效推动行政审批“快”起来、政务服务“优”起来、投资环境“廉”起来。筑牢“防”的堤坝,擦亮净化营商环境的“廉底色”。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用足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编印《六大纪律负面清单》口袋书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大力实施“八廉工程”,推动各部门(单位)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所承担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工作推进的全过程,发挥廉洁文化的正向引导作用和行为教化功能,形成以清廉价值理念促进营商环境健康发展的良好效应。
深化作风建设,打造“清”而有为的兴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干部作风的“晴雨表”。坚持把助推优化营商环境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贯通融合起来,做到纠风治乱、倡树新风两手齐抓、双管齐下,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作风之变促营商环境之优。纠治“四风”不停歇,督促党员干部想为愿为。同步推进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对优化营商环境中存在的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庸懒散拖等问题及时亮剑,从严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5起,处理6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4人,以监督倒逼责任上肩、作风转变,着力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深入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紧盯重要节点,强化监督检查,完善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抓早抓小抓苗头,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绝不手软,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18起,处理2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人,铲除不良作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扫清障碍。严管厚爱相结合,激励党员干部敢为善为。秉持纪检监察机关也是干部之家理念,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十四条意见》,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履职,精准运用“四种形态”,落实好容错纠错、打击诬告陷害、澄清正名等办法措施,教育失误者、支持改革者、保护创业者,实施容错纠错6件,澄清正名失实信访举报3件,为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当好后盾,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县纪委监委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融入和服务发展大局,立足所承担的各项改革任务,找准找实履职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健全完善监督体系上下功夫,发挥监督贯通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统筹谋划,拓展载体形式,推动各类监督“连点、成线、织网”;在提升治理腐败效能上下功夫,一体推进“三不腐”,做实做细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促进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在夯实基层治理上下功夫,扎实推进“阳光村居”乡村治理工程,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推动更多改革红利惠及于民,不断巩固拓展集中整治成果;在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坚持“小切口”靶向发力,注重“查改治”一体推进,为推动改革发展排阻清障、为群众切身利益保驾护航,以高质量纪检监察工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惠民实践新篇章贡献更大的纪检监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