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总第2543期 >2024-12-27编印

清河镇探索跨村联建新路径
“产业之花”助力乡村振兴
刊发日期:2024-12-27 阅读次数: 作者:巩俊杰 鹿超群

清河讯    无花果因果实软糯香甜,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维生素,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无花果大规模种植在我县一直是空白。今年清河镇南一村和北一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两村联建发展无花果种植,这一新兴产业将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产业振兴的新亮点。

初冬时节,走进清河镇南一村的无花果大棚,一株株无花果树青翠欲滴,或黄或绿或红、大小不一的无花果挂满枝条。

市司法局派驻南一村第一书记张双成介绍说:“我们选择的无花果品种是目前市场上销售最好的波姬红,这个品种色泽鲜亮,果实比较大,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销路比较好。”

南一村位于黄河沿岸,具备发展高效农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但一直以来以传统作物为主的种植思路,让村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清河镇南一村主职干部王云昌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村除了土地流转费以外,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没好的就业途径。”

市派清河联村南一村第一书记张双成来到南一村后,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带领村民发展无花果种植。

“老百姓担心种好种,但是难销售。针对这种顾虑,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寻找到了合适的合作方,由我们村负责种植,合作伙伴来负责销售,有效地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张双成笑着说。

南一村无花果种植的思路,引起了邻村北一村第一书记张敬谦的注意,驻村以来,他一直因为村庄没有富民产业而发愁。在看到南一村的变化后,张敬谦萌生了与南一村一起联手发展无花果种植的想法。于是两位第一书记一拍即合,按照跨村联建连片发展的思路,以无花果种植为依托,两村合力开展基础设施联建、产业发展联投。

滨州黄河河务局驻北一村第一书记张敬谦说:“我们采取两村共同组建这个合作社的模式,采用市财政的帮扶资金。我们两个村分别注入10万元,然后建的这片项目。根据投资的情况,给每个村的就是分配相应的股份,通过股份制的形式组成这么一个合作社。”

跨村联建可以促进两村产业发展,但发展之初,北一村群众的不理解也让张敬谦挠破了头。

张敬谦说:“当时跨村联建遇到的最大问题,主要是村里有些群众不太理解,害怕吃亏。”

于是张敬谦就耐心细致地做村两委班子工作,并带领乡亲们到大棚去观摩,逐渐打消了群众的顾虑。目前南一村和北一村联手建成无花果种植大棚10个,经过精心管理无花果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亩产可达2000斤,亩收入1.6万余元,累计增收10万余元。无花果种植为两村群众带来了增收的希望。

“今年以来,清河镇党委政府立足跨村联建工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借力第一书记、财政补助贷款等各项利好政策,探索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激活村集体经济,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清河镇党委组织委员张爱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