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讯 2024年以来,我县立足“平安是基、心安是魂”理念,全面实施“五安”工程,打造“心安城市”,塑成“惠心之城,民安享宁”心安品牌,着力营造社会稳定、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环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惠民“心安”篇章。
坚实筑牢组织保障之基石
我县高标准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心安城市”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五安”专班。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工作推进提供强劲驱动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落实,按照“问题、研讨、决策、督导、落实”快速推进体系,梳理工作难点,推动问题整改,促进复杂问题有效解决。
精准理清四项机制之脉络
各镇(街道)、县直部门均组建“心安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对标对照“心安城市”建设《意见》《细则》,按照“具体化、项目化、责任化”要求,精准谋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目前,各成员单位共出台相关制度文件50余份。严格落实“周动态、月例会、季观摩、半年总结、年底评估考核”全过程管控机制。目前,共组织召开“心安城市”建设工作月例会10次。我县“心安城市”建设办公室通过制定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工作台账、跟踪整改、“销号”制度。明确单位主体责任,因地施策,强化监管指导,统筹全县力量达成“心安城市”预期建设目标。目前,共开展实地督导26次;开展线上督导22次。
奋力扬起“五安”工程之帆桅
全县刑事发案同比下降45.74%,行政案件发案同比下降5.57%,命案连续17年、八类暴力犯罪连续8年保持全破,电诈打防、传统侵财犯罪打击、大要案侦破三项考核指标连续5年居滨州市第一,打击治理成效居全市前列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成效连续5年全市第一。创建“党建引领·清薪惠民”工作品牌,办理欠薪线索245件,全部实现动态清零;建设公益性零工市场14处、创新开设从培训到上岗全链条服务的“惠民工坊”130余家、就业服务微信群1200余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92人。已累计打造“红管家”“红色驿站”等“红色物业”示范点10个;深入推动“四增四减”行动,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42微克/立方米以内;发展生态循环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深化县域公立医院改革,与北京、济南等地知名医院建立医联体,引进高端人才20名;构建“1+14+236”经办服务网络,提供长护咨询办理服务,2024年已累计完成评估3272人。组建了45人的心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96人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伍、9人的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建立“慧心赋能站点”14处,开展心理团辅、心理讲座等活动400余场,为群众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心理服务。
悉心培育“心安城市”之花朵
我县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创新推出“1+1+4+5+N”工作模式,即坚持党建引领,立足于“平安是基,心安是魂”一个理念,建立健全四项机制,深入实施“五安”工程,在全县范围内着力建设N个“心安细胞”。开设“书记话心安”电视访谈栏目,由各单位主要领导围绕“心安城市”建设谈认识、讲思路、亮工作,畅谈各单位的“心安故事”。开展“听民声 解民意 共话心安城市建设”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在社会层面倾听民声,以畅所欲言的形式让“心安城市”建设工作入心入耳。按照全市“心安城市”建设总体要求,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培育孵化出孙武街道“六治融合 心安社区”、李庄镇“心安园区”、石庙镇“如康家园”、淄角镇“龙兴社区”、县工会“心安赋能站”、县公安局“警润万家·惠享心安”等一批惠及民生的“心安细胞”,推动“心安城市”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