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春节假期,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时,姜楼镇的瓜菜大棚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这里,特色农业正蓬勃发展,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 “金钥匙”。
走进姜楼镇黄辛庄村元升西瓜合作社的芹菜种植大棚,翠绿鲜嫩的芹菜苗肆意舒展,散发着勃勃生机。工人们三两成群,穿梭在整齐排列的芹菜行间,熟练地采收着芹菜,欢声笑语回荡在大棚内,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
黄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元升西瓜合作社理事长路林峰介绍:“目前,我们一共种植了 11 个大棚的芹菜,净种植面积约 18 亩。按照当前的长势,预计总产量可达 28 万斤左右。每亩产量能稳定在 1 万多斤,这 11 个大棚,保守估计能带来 30 万元左右的收入。”
黄辛庄村芹菜种植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现在合作社的芹菜供不应求,已经常年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餐桌上。有如此好的产量与销路,得益于合作社引进优良品种,并且自己钻研育苗方式,这样一来,芹菜开始走红市场。
“我们坚持自己育苗,就是为了确保品种的优质。为了掌握先进的育苗技术,我们不仅前往专业育苗基地学习取经,还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钻研。”路林峰说。
依托专业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黄辛庄村的芹菜不仅长势旺盛、耐储存,而且色泽翠绿、口感鲜美,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芹菜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让大家在农闲时节也能增加一份收入。姜楼镇黄辛庄村村民李素华笑着说:“在这儿干了5年了,在这里干,家里的活、地里的活一点儿耽误不了。一天人工是80元,能在这里干四五个月。”
近年来,姜楼镇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核心目标,在促进群众增收方面持续发力。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富硒西瓜、冰美人葡萄、大庞甜瓜等特色农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农民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们将围绕‘特色兴农、科技育农、品牌立农’,大力赋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规模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智慧农业等特色农业转型。持续加大对‘梅花鹿养殖’、‘芦笋+金蝉立体种养’、‘联五西瓜’、‘冰美人葡萄’等30余种特色农业的重点培育,打造一系列‘丰’味十足的沿黄特色农产品。实施数字化农业改革,新建智能孵化室、数字云中心等智慧应用场景10余处,助推特色产业迈向数字农业转型。持续打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联五西瓜’、‘国家绿色食品’产品‘黄辛庄富硒西瓜’等农业品牌,全力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姜楼镇党委书记李小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