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民县“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统计局专场举行,围绕统计服务、机关党建、统计法治化建设等方面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以来,县统计局聚焦“三大战役”攻坚任务,转作风、提能力,切实履行统计部门职能职责,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提升统计服务质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统计支撑。
一是主动汇聚合力,五经普工作高质量完成。县委县政府共召开专题会议8次。建立“周调度、月通报、点对点协调、联合督导”四项工作机制,构建普查工作全流程闭环式机制保障体系。实施普查数据“镇办初审、专业会审、部门联审、普查办终审”的数据审核机制,保障普查数据质量。五经普反映的全县经济总量有较大幅度提升,三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主动分析研判,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向优。以全县经济工作中心为导向,建立健全“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分析”经济运行监测机制,综合运用宏观指标、质效指标、结构指标等准确反映经济运行形势,科学开展经济运行监测,2024年7项指标列全市第1位,4项指标全市前3位。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切实擦亮双眼,精准定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高质量开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战略及乡村振兴监测,并形成高质量监测报告。共撰写统计分析30余篇,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20余条,形成调研报告10余篇,切实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统计信息支撑。《关于增加值率及行业(产品)代码对工业统计影响情况的汇报》获县领导批示,《科学赋码提升新型绳网产业增加值率,助力滨州制造强市建设》列入调研滨州立项课题,并入选《山东统计分析报告精品选》。靶向推进22项与统计数据相关的市对县考核指标,落实全链条监测把控机制,18项指标列全市前3位。
三是主动靠前服务,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提质向好。拓展统计业务培训广度和深度。累计完成面向统计队伍、镇办、部门、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22期,受众2000余人次;完成近300家新纳统企业统计人员培训,实现镇街、部门、调查对象培训全覆盖。创新实施“345”工作法,全链条推进企业升规纳统。全县新增“四上”企业111家,列全市第4位,其中月度纳统企业56家,列全市第3位,工业、服务业月度纳统企业数量均列全市第1。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实现破零,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城乡划分工作成效显著。主动对接省市县档案馆查询5个原镇驻地的档案文献,成功将5个农村属性的村划入城镇区域,约划入城镇人口2.6万人,大幅提升我县城镇化率。筛选30家企业试点建立统计电子台帐。推选9家企业入选市级统计诚信企业名单,组织14家企业申报第二批统计诚信企业。2次在全市会议上围绕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做典型发言。
四是主动筑牢根基,机关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彰显。深耕“统为纲立 计以正心”党建品牌建设,促进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互融共促。注重锤炼干部队伍素质。新提拔科级干部2名,调入班子成员1名,班子结构更加优化。晋升职级4名,推选全省统计基层后备人才1名,省级基层统计人才1名、市级基层统计人才3名、市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实践锻炼年轻干部1人,聘用高级统计师1名,中级统计师3名。参加省市执法检查13人次,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强化统计文化宣传,精心规划、因地制宜打造统计文化阵地走廊,拍摄《统为纲立 计以正心 高效能统计服务高质量发展》宣传片,提升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五是主动担当作为,统计法治化建设纵深向前。推动统计监督与纪检监督、组织人事监督的贯通协同,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年内共审核1447名拟任用干部遵守统计法律法规情况。配合县纪委落实统计专项治理和督察整改重点监督事项,在“阳光惠企”执法监督平台备案14件入企检查事项。刀刃向内,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和“双随机”执法检查200余家次,发现并改正问题33个,推动镇街、部门完成新修改《统计法》学习,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统计生态。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县统计局将紧扣县委 “1357” 推进落实体系,秉持 “主动服务、整体推进、开拓创新” 的统计文化,从锚定品质供给强化精细服务、深化创新驱动赋能发展、夯实工作根基锻造过硬队伍三方面精准发力,坚持以主动靠前的意识谋划工作,以有解思维推动工作落实,持续提升数据研判的前瞻性,增强计算上报数据的精准性,全力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切实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惠民贡献统计力量。
一是坚定不移抓牢党的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把统计工作摆到全县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布局。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增强对工作负责、对数字负责、对质量负责的意识,提高主动作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践行“为国统计、为民调查”初心使命,全力打造“统为纲立、计以正心”党建品牌,以点连线带面让支部品牌更加闪亮。
二是坚定不移抓实统计素养。持续抓好纳统工作。强化部门联动协同,压实纳统责任,利用好税务资料和五经普成果,加强电子商务、集贸市场等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推动统计干部队伍提能升级。实施“经专人才”培育行动,着力打造一批“懂经济、会统计”的“复合型统计人才”。强化统计阵地建设。持续开展企业统计信用和镇街统计站规范化建设树先评优工作,按照“政府推动、上下联动、示范带动”原则,打造3家统计基层基础示范点。
三是坚定不移做优统计服务。推动重点统计工作取得新成效。干实普查工作,深度开发利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认真筹备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干稳常规统计,围绕常规报表制度抓牢数据生产。干细专项调查,围绕重大部署开展分析研究。干优重点监测,围绕经济运行强化监测预警。构建高效协调大统计格局。围绕市对县综合绩效考核,全面梳理汇总由统计部门负责统计核算的指标,从统计角度深入分析指标的内涵外延,指导行业部门、镇办“干有方向、干有路径”。展现统计服务高质量发展新作为。常态化推进统计服务下企业专项行动,组织专业力量深入企业、项目一线,开展深层次、多角度调研分析,推动统计服务由“事后分析”向“事前研判”转变。
四是坚定不移抓好数据质量。坚决把夯实统计基础作为常抓不懈的硬任务。坚持每月1/4的时间用于“常规报表审核、数据质量审核、基层调研走访、经济运行研判”工作机制,做实统计数据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管控机制。坚决把弄虚作假视为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坚持“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生命线”的工作理念,全面落实县、乡同步审核、分级负责的数据管控体系,完善专业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压实各级数据质量管控责任。扎实做好电子台账推广应用。计划在年内精心组织各项统计业务培训,确保培训受众覆盖达到2000人次,切实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五是坚定不移厚植统计法治。加大统计监督力度。推动统计监督和纪律监督、组织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行业管理监督等统筹衔接。厚植统计法治理念。在“宪法宣传周”“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统计开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统计法治宣传,常态化推进统计法进党校,做好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筑牢依法统计根基。深入宣传学习贯彻新修改《统计法》,加大数据核查、执法检查力度,有序开展“双随机”统计执法检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