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民县“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局专场举行,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守牢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等方面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县市场监管局坚持“优环境、促发展、强监管、守底线”工作理念,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民生需求,担当进取,奋发有为,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年来,在全国会议作典型发言1次,承办全省会议2次,荣获品质滨州建设及时表扬1次、全县及时表扬5次。
聚力品质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知识产权创佳绩。全县商标总量达到8232件、有效发明专利379件,同比分别增长15.5%、13.2%。争创山东知名商标1个,获批省专利导航项目1项,申请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6份,列全市第1位;知识产权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其中山东省仅2个)。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6件,质押金额1.99亿元,荣获全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二是质量品牌树标杆。高效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指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1家企业入选2024年中国自主创新领域品牌价值榜单,2家企业被认定为2024年度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42人获得首席质量官任职证书。三是标准发展新突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4项、发布团体标准8项。1家企业参与编制的“领跑者”团体标准成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价依据,1家企业获得“企业标准领跑者”荣誉。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处。全域标准化创新发展工作获市局通报表扬。
聚力安全监管,守牢安全底线。一是守护食品安全。持续加强“食安惠民”建设,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体系。共打造标杆202家,办理食品案件222件,红黑榜公示41期,完成县级食品抽检2286批次,合格率94.6%;开展快速检测1748批次,组织校园食品安全你我同查活动48次,完成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18次。全省“你点我检”创新研讨会、省市县三级联动食品安全“你点我检·走进黄河大集”活动在我县召开。二是守护药品安全。开展药械化经营使用单位全覆盖监督检查,办理药品案件22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660条,位居全市第一。完成药品药械抽检42批次,全部合格。三是守护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突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成品油、燃气用具、电动自行车等重点工业产品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共抽检各类产品522个批次。成功举办全省坠落防护产品质量管控创新工作会议;在2024国际坠落防护技术研讨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许健作典型发言。四是守护特种设备安全。开展特种设备公益帮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85个。查改安全隐患316项,立案8件。目前全县6000余台特种设备均保持安全运行。
聚力创优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45次,帮助1725家经营主体恢复信用,修复严重违法失信名单6户。二是持续创优竞争环境。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打击传销、保护商业秘密行动,强化教育、物业、医疗、居民用水用电等领域收费专项整治,检定加油机1265枪次、压力表640块、涉粮领域地磅90台、在用电子计价秤1300余台。三是持续创优消费环境。大力促进消费维权网络建设,成立消费维权法律咨询服务站5家,打造规范化消费维权服务站25家,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初步形成。2024年共受理投诉、举报、咨询7127件,同比增长16.6%,按时办结率100%。
2025年,县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县“三大战役”“三大行动”战略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两条主线,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全面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服务体系,全力以赴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产业赋能五大行动,铸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扎实开展“百千万”益企服务工程,通过开展“五大行动”,助力企业家心想事成,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做久。一是开展“质量品牌立企”行动。扎实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加大品牌培育、加强品牌营销,指导9家以上企业参与品牌价值评价、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好品山东”“好品滨州”等评选,着重培育一批优质品牌。同时,围绕传统老字号、知名企业、特色农产品,开展品牌故事挖掘行动,全面展示品牌形象,讲好品牌故事。二是开展“标准引领”行动。坚持标准驱动赋能,引导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推动3项国家标准发布、1家省级标准化试点成功验收。三是开展“知识产权强企”行动。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链条,增强知识产权服务效能,推动专利集成化改革,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确保全县发明专利、注册商标增长10%以上;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5亿元以上。四是开展“纾困解难惠企”行动。制定涉企职能清单和服务企业事项清单,建立和完善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推动企业对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完成“个转企”500家以上。五是开展“平台建设利企”行动。聚焦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惠民县化纤绳网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工作站、2 处网具检测检验机构的产业支撑作用,坚持监管与帮扶并重,持续开展质量技术帮扶行动,坚决防住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风险。
守牢安全底线四道防线,构建民生保障新格局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等领域,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风险会商,以系统理念、底线思维和创新举措筑牢安全防线。一是食品安全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提高“全链条”监管能力。生产环节帮扶食品生产标杆企业提档升级,流通环节严查各类违法行为,餐饮环节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全年完成县级食品安全抽检2285批次,“抽检+监管+执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二是药品安全领域,全面加强药品经营、使用环节全覆盖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药品安全突出问题,确保全县药品安全形势稳定。三是特种设备领域,深化特种设备安全预防体系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专家查隐患,确保特种设备登记率、定检率100%常态化,坚决遏制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四是工业产品质量领域,强化电动自行车、燃用气具、农用薄膜、电线电缆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依法依规查处产品质量违法行为,防范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不断提升工业产品质量水平。
实施促进消费三大行动,打造消费维权新标杆
一是重点商品和服务质量保障行动。加强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广告、居民用水用电价格、计量等重点领域监管,开展“手机变砝码 计量惠民生”活动,保障商品和服务质量;指导放心消费示范单位主动承诺亮诺,进一步提升消费供给品质,促进消费和服务升级。二是消费环境优化行动。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深化“放心消费在惠民”品牌创建,培育放心商店、市场、网店等放心消费单位50家以上;规范网络消费市场,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动态培育放心消费直播间1家。培育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100家,保障消费者购物“后悔权”。三是维权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畅通消费维权渠道,严格落实投诉举报 24 小时快速回应、100%办结机制,加强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推行先行赔付制度,切实提升消费体验、提振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