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民县“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黄河河务局专场举行,介绍惠民黄河河务局立足自身职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和重点举措,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2024年,惠民黄河河务局紧紧围绕县委“1357”工作体系,锚定职能定位,加压奋进,狠抓落实,推动治黄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一是防汛能力有效提升。全面压实以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以县政府文件印发防汛预案和职责,签订防汛责任书14份、国家防汛常备物资及大型抢险设备代储协议2份、高强度涤纶网兜推广协议1份,规范防汛仓库管理,白龙湾仓库共建共享经验通过山东黄河防汛工作先进典型示范单位复核。提升白龙湾防汛抢险基地,打造滨州黄河河道修防工实训基地,组织沿黄行政首长业务培训,承办、参加各级实战演练6次,锻炼培训防汛队伍300余人次。认真落实黄河防汛职责,严守巡查值守纪律,汛前根石加固3324立方米,及时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和险情抢护,成功防御台风、强降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和大流量洪水过程,确保了黄河惠民段防汛安全。
二是引黄调度科学细致。做好供水机构改革管理,抓好业务衔接,通过规范用水计划和水量精准调度,全年引水3.7亿立方米(其中,应急抗旱引水共计9847.23万立方米),各取水口取水总量均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规范用水计划编报,严格执行用水调度指令,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共计执行取用水调度指令68次,开展用水督查30次,切实保障用水安全。
三是工程建管更趋规范。全面完成涵闸改建和“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簸箕李险工等6处河道整治工程共211道坝岸改建工作,3座涵闸均顺利通过通水验收。全方位推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完成植树1.45万株、草皮更新4.7万平方米,深化“三个全覆盖”和智巡APP等科技巡查手段应用,开展工程巡查7000余次,排查问题490项,持续提高工程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成功创建标准化管理水利部评价工程,白龙湾管理段被山东河务局评为“两化建设”优秀段所。
四是依法治河持续深入。全面建成黄河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与公检法建立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施意见,与县司法局等7家单位建立惠民黄河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与高青河务局建立“惠青河畅”联勤联动工作机制,与河道范围邹平局等4家兄弟单位建立跨区域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全年开展跨区域巡查活动9次,联合执法巡查10次,召开联席会议4次,开展联合宣传1次,利用黄河巡回法庭审理沿黄民事纠纷案件1起,构建大水政执法格局。
五是智慧黄河成效显著。持续完善“惠”防汛平台建设,实现责任人、队伍、物资等防汛全要素数字化展示,已作为试点完成滨州黄河数字布防体系建设。建立“三个三”防汛业务提升机制,成功举办沿黄乡镇群防队伍业务培训班,举办2024年防汛能力提升竞赛。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实现白龙湾创新工作室提档升级,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组建高技能人才创新团队,1项成果获山东河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成果获黄委“三新”认定,白龙湾创新工作室挂牌“山东航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2025年,惠民黄河河务局将继续紧紧围绕县委“1357”工作体系,坚持党建引领,以业务提升、作风提升为抓手,挺膺担当、真抓实干,为惠民黄河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一是全力以赴确保防汛安全。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细化内部全员防汛责任制,做好重点工程水尺建设、汛前河势查勘、防汛物资维护等基础备汛工作,及时开展汛前工程普查、根石探测。推动防汛抢险演练基地建设,做好防汛专家培养,积极开展防汛实战演练。推进无人机机场及培训基地、沿黄气象站建设。
二是从严强化水资源管理调度。实行引黄统一调度管理,抓实用水计划动态监管、用水总量预警机制,确保不超调度年年度引黄计划指标。加强用水情况督查,加快取水在线精准计量,推进二级用水户实时监测,依托全国取用水管理平台,做好取水口计量建档与数据上传、违规问题排查等工作。视情做好应急抗旱用水申报准备工作。
三是持续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完成“十四五”及涵闸改建征地移民相关工作,做好部分附属工程施工任务;配合上级做好“十五五”项目前期工作;开展补救工程信息化建设,实现涉河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监管。持续推进工程管理范围内监管事项清理整治工作;深化“三个全覆盖”应用,进一步规范工程管护流程,提升工程维修养护效果,巩固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和“两化”建设成果。
四是联勤联动深化依法治河。研究制定水政工作“三册”,规范日常巡查活动,梳理涉河项目巡查重点,加强对在建涉河项目的全过程监管。梳理《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职责清单,提升履职效能。高效运行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进行常态化河道巡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行动,推进“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推动水行政执法“四项机制”走深走实。做好“八五”普法验收和“九五”普法谋划工作,策划好水利法治微视频录制,探索法治情景剧编排,创新普法宣传形式。
五是加快释放创新引领动能。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原则,深化智慧水利智能业务拓展应用,推动王平口控导根石坍塌在线监测系统上线运行,开展涉河补救工程信息化建设,探索害堤动物防治信息化监测手段,不断完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积极争取试点项目,提升治黄业务能力。以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为支点,加强河校合作,大力发展实用性科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