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综合总第2571期 >2025-07-25编印

我县织密民生保障网络
让幸福“成色”更足
刊发日期:2025-07-25 阅读次数: 作者:高茜 赵姝威

我县聚焦养老服务、婚姻家庭建设等民生领域,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婚姻登记服务等举措,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升温。

在县社会福利中心,5月份刚刚入住的失能老人赵钦元正在接受日常的照料按摩。今年75岁的赵钦元因小儿麻痹导致下半身无法行动,需要长年照料和治疗。

赵钦元说:“我来了两个多月了,每天都有护理照顾,每天到楼下做康复,身体恢复的很好。”

赵钦元老人所在的县社会福利中心是我县为实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而培育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为老人提供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品质颐养服务。

县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张辉说:“惠民县社会福利中心自五月份以来,共分两批入住37位集中供养特困老人。这些老人主要是重度失能和完全失能,我们通过与县人民医院的医养结合,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专业的日常生活照料,共同为集中供养的特困老人提供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服务。”

截至目前,我县养老机构已配备配齐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床位1000余个,收住失能和失能特困人员498名,并高标准打造由县社会福利中心和6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4家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20多家农村幸福院组成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普惠性养老机构城乡全覆盖。

同时,在县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一对准新人在简单提交了身份证和相关证明材料后,几分钟时间就领取到了期盼已久的结婚证,并主动接受了婚前辅导服务。就夫妻相处、子女教育、家庭和睦等,专业的婚姻辅导师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讲解。

新人韩倩倩说:“我感觉参与此次婚前辅导是非常有意义的,辅导老师引导我们坦诚沟通了婚姻中的一些情况,比如说家庭责任、人生规划,还有我们的冲突应对,通过这些知识让我们更有理性,更有耐心的应对以后的婚姻生活,相信我们以后的工作还有生活越来越好。”

针对夫妻双方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我县推出婚姻辅导服务,开设婚前第一课,把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家庭关系作为辅导的重要内容融入其中,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县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主任罗珊说:“围绕‘海誓山盟,惠爱一生’县婚姻品牌,推动构建婚姻家庭全链条辅导服务体系,以集体颁证,婚前第一课主题宣讲等多样活动为载体,引导新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提升其经营婚姻的能力,充分发挥婚姻家庭辅导预防针、稳定剂的作用。”

如今,我县已组建起一支40多人的专业婚姻家庭辅导师团队以及覆盖县镇村三级、千余人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队伍。队伍成员多元,涵盖包括法律工作者、资深调解员等,今年接受婚前辅导服务新人达到2300余对。

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海波说:“县民政局坚持‘预防为主、服务前移’的理念,构建婚前辅导‘幸福驿站’,婚中‘同心驿站’,婚后‘和谐驿站’的全周期辅导体系,建立县、镇、村三级婚姻辅导网络,通过关口前移、精准服务,从源头预防婚姻家庭矛盾,巩固和谐婚姻家庭建设根基,形成全方位、复合型、嵌入式婚姻辅导服务阵地,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5年以来,我县启动“银龄安康”工程,已为全县16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资助经济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24人。同时,全额资助1.69万城乡低保、2582名低保边缘人员和204名孤困儿童参保“助困保”,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精准认定各类服务对象8194人;持续开展“彩虹人生”精神障碍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通过集中服务和上门服务的方式共服务2112人次。

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乐军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县民政局将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施好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全面推动服务类社会救助发展,不断深化婚丧习俗改革,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积极主动为全县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